1、选择题 下列关于内环境各成分之间转化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淋巴渗入毛细血管壁即形成血浆
B.组织液中的代谢产物渗入毛细血管就成为血浆的组成成分
C.组织液渗入毛细淋巴管就成为淋巴
D.淋巴渗出毛细淋巴管壁就成为组织液
参考答案:A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淋巴不能渗入毛细血管,也不能渗出毛细淋巴管壁,而是通过淋巴循环最后进入锁骨下静脉与血浆联系,AD两项错误;组织液大多数进入血浆,少部分大分子物质渗入毛细淋巴管。
考点:内环境各成分之间转化
点评:本题着重考查内环境各成分之间转化关系,属于对识记层次的考查。
本题难度:困难
2、选择题 下列属于人体第二道防线的是
A.吞噬细胞吞噬并消灭病原体
B.唾液中的溶菌酶杀死病原体
C.抗体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
D.效应T细胞清除体内癌细胞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免疫分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有两道防线:皮肤和粘膜为第一道防线,吞噬细胞和体液中的杀菌物质为第二道防线;特异性免疫为人体第三道防线。 答案选B。
考点:本题考查免疫知识,意在考查知识的识记及应用。
本题难度:困难
3、选择题 对于生物的生命活动的调节,合理的是
A.太空失重状态下植物激素不能极性运输,根失去了向地生长的特性
B.胰岛素分泌不足,可能会使机体对脂肪的利用比例增加
C.使同种植物的扦插枝条产生相同生根效果的萘乙酸浓度一定相同
D.当人体从寒冷环境到达炎热环境后,身体产热量增加,散热量减少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在太空失重状态下,因失去重力的作用,根失去向地生长的特性。根的向地性是由于重力作用使植物激素定向运输。这种运输不是极性运输,极性运输是主动运输,在任何情况下都存在。因同种植物的扦插枝条上芽的数目可能不同,故用相同浓度的萘乙酸处理,生根效果可能不同。当人体从寒冷环境到达炎热环境后,身体产热量减少,散热量也减少。热量的传递与温度的差异有关。胰岛素分泌不足,葡萄糖不能有效得到利用,人体缺乏能量,根据能量提供顺序:糖类>脂肪>蛋白质。可知,机体对脂肪的利用比例增加。故选B。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下列选项中,不符合下图调节机制的是

A.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减少
B.血糖浓度上升后,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减少
C.食虫鸟数量增加,森林中害虫数量随之减少
D.排尿反射中,膀胱逼尿肌持续收缩,使尿排空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图示为负反馈调节机制,其结果是维持系统的稳态。甲状腺激素的条件属于细胞水平上的负反馈调节,故A正确;血糖调节属于个体水平的负反馈调节,故B正确;当森林中害虫数量增加时,食虫鸟数量也随之增加,结果会导致害虫数量减少,这是生态系统水平上的负反馈调节,故C正确;当膀胱逼尿肌受到刺激收缩时,这种收缩会刺激逼尿肌进一步收缩,最终将膀胱中的尿液排空,这属于正反馈调节机制,故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反馈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要点的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做出准确的判断。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下列有关人体特异性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A.B细胞受刺激后释放淋巴因子的同时迅速分裂形成浆细胞
B.浆细胞与记忆B细胞相比前者的内质网和高尔基体更发达
C.病毒侵入细胞后B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导致靶细胞裂解
D.同种病毒再次侵入人体后记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清除病毒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B细胞受刺激后迅速分裂分化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A错误。浆细胞的功能是分泌大量的抗体,记忆B细胞受到刺激后迅速分裂成大量的浆细胞,所以浆细胞中的内质网和高尔基体更发达,B正确。病毒侵入细胞后引发的是细胞免疫,主要是T细胞发挥作用,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导致靶细胞裂解,C错误。记忆细胞是不能产生抗体的,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免疫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