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下图表示某植物幼根的细胞呼吸过程中,O2的吸收量和CO2的释放量随环境中O2浓度的变化而变化的曲线,其中线段XY=YZ,则在氧浓度为a时

A.有氧呼吸比无氧呼吸消耗的有机物多
B.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释放的能量相等
C.有氧呼吸比无氧呼吸释放的能量多
D.有氧呼吸比无氧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多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XY是无氧呼吸释放的CO2,YZ是有氧呼吸释放的CO2,释放同样多的二氧化碳,无氧呼吸比有氧呼吸消耗的有机物多 ,释放的能量少。故选C。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呼吸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及图文转换能力。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将小麦种子分别置于200C和300C培养箱中培养4天,依次取等量的萌发种子分别制成提取液I和提取液Ⅱ。取3支试管甲、乙、丙,分别加入等量的淀粉液,然后按下图加入等量的提取液和蒸馏水,450C水浴保温5分钟,立即在3支试管中加人等量本尼迪特试剂并煮沸2分钟,摇匀观察试管中的颜色。结果是

A.甲呈蓝色,乙呈红黄色,丙呈无色
B.甲呈无色,乙呈红黄色,丙呈蓝色
C.甲、乙皆呈蓝色,丙呈红黄色
D.甲呈浅红黄色,乙呈红黄色,丙呈蓝色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用斐林试剂检测试管中的颜色,直接考查的是细胞中化学成分的改变,但对这种成分改变的分析仅靠对组成细胞化学元素及化合物的记忆是无法解决的。细胞化学成分的改变只不过是一种表现的形式,本题考查的实质是种子萌发过程中的生理变化。
解答本题的主要思维线索为:300C更有助于种子萌发(判断)→提取液Ⅱ中有更多将淀粉水解为还原性糖的酶(推理)→乙中有更多还原性的糖产生(推理)→加斐林试剂后乙中颜色更深(判断)。在这条思维链中,“提取液Ⅱ中有更多将淀粉水解为还原性糖的酶”是一个核心的分析。考生必须明确,在种子的萌发过程中淀粉必须水解为小分子有机物,而这一过程需要水解酶的参与。显然,这些内容仅靠对教材内容的记忆是没有办法知道的。
300C时淀粉酶的量更多,所以可以将更多的淀粉水解为还原糖,所以甲的颜色比乙的要浅,表现为浅红黄色,乙呈红黄色,而丙中淀粉遇碘液变蓝,所以选择D。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人体进行呼吸作用的基本单位是
A.细胞
B.线粒体
C.肺泡
D.呼吸系统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人体细胞是进行呼吸作用的基本单位,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所以A选项正确
本题难度:困难
4、选择题 右图示某植物的培育过程,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A→F不能体现细胞的全能性
B.C中是高度液泡化的薄壁细胞
C.植株A和F中的染色体组数不同
D.植株F一般不能直接应用于生产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花药离体培养用到的生殖细胞同样具有全能性。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动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中心粒的分开和倍增分别发生在
A.前期和后期
B.中期和末期
C.前期和间期
D.前期和中期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在间期时,中心粒倍增,成为两组。进入分裂期,两组中心粒逐渐移向细胞两极。而分开至两极之后才会发射星射线,形成纺锤体,进入中期。由此知分开发生在间期和中期之间,即前期。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