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过去主要依据形态学特征进行植物分类,近年来出现了以基因或蛋白质的相似性作为分类依据的方法。同类的蛋白质氨基酸序列越相似,亲缘关系越近。下面是对甲、乙、丙、丁四种植物具有相同功能的蛋白质氨基酸序列的研究结果(虚构)。依据此结果,按与甲相似程度的高低排列顺序,列出了四种植物的亲缘关系,其中正确的是
甲:丙氨酸—亮氨酸—色氨酸—甘氨酸
乙:丙氨酸—甘氨酸—丝氨酸—甘氨酸
丙:亮氨酸—亮氨酸—酪氨酸—丝氨酸
丁:丙氨酸—亮氨酸—丝氨酸—甘氨酸
A.甲—乙—丙—丁
B.甲—乙—丁—丙
C.甲—丁—乙—丙
D.甲—丁—丙—乙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由题干可知,同类的蛋白质氨基酸序列越相似,亲缘关系越近。乙的序列中与甲相差为第二位的甘氨酸和第三位丝氨酸;丙与甲相差第一位丙氨酸和第三位丝氨酸;丁与甲相差为第三位色氨酸,因此甲与丁的亲缘关系最近,丙在第一位就与甲不同,因此其与甲的亲缘关系最远,答案为C。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海洋中专营群居生活的红鲷鱼有一种奇怪的现象,即在缺少雄性红鲷鱼的雌鱼群体中,总会有一条雌鱼变成雄鱼,且身体也变得比其他雌鱼健壮。为解释这一现象,有人做了如下两组实验(如图,注:两组红鲷鱼生长状况、条件及饲喂时间都相同)。该实验说明
A.环境因素对生物的性状表现起决定性作用
B.生物的性状表现由遗传物质决定
C.生物的性状表现是基因型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D.雌性红鲷鱼由雌转雄与红鲷鱼的激素调节有关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分析题中第一组实验可知,雌鱼缸中,即使没有一条雄鱼,只要雌鱼感受到周围环境中有雄鱼存在,雌鱼群体中就不会有一条雌鱼变成雄鱼;分析题中第二组实验可知,不让雌鱼感受到周围环境中有雄鱼存在,此时雌鱼群体中就会有一条雌鱼变成雄鱼;这说明生物的性状表现既受基因型制约,也受到环境相互作用的影响。C正确。故本题选C。
考点:本题考查生物表现型与基因型和环境关系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表现型、基因型、环境三者关系的知识要点的理解,具有利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题难度:困难
3、选择题 马和驴体细胞的染色体分别为64条和62条,骡是马和驴杂交的后代,其体细胞的染色体数为63条,由此可以推测
A.马和驴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
B.马和驴的遗传信息相同
C.骡可进化成一个新物种
D.骡无生殖能力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骡体内的63条染色体有32条来自于马,31来自于驴,因此这63条染色体中没有同源染色体,因此骡不能进行正常的减数分裂,不能产生生殖细胞,因此无生殖能力。从而证明马和驴之间存在生殖隔离。故答案选D。
考点:隔离与物种的形成
点评:本题重在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属于中档题。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是
A.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B.共同进化导致生物多样性
C.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物种基因频率的改变
D.自然选择决定基因突变的方向
参考答案:A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5、选择题 下列属于生物与生物共同进化的事例是
A.地球上原始大气中是没有氧气的,因此,最早出现的生物是厌氧的
B.猎豹捕食斑马
C.光合生物的出现,为好氧型生物的出现创造了条件
D.草原上狼的灭绝造成鹿的数量激增
参考答案:B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共同进化的有关内容。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猎豹捕食斑马、光合生物的出现,为好氧型生物的出现创造了条件均属于生物与生物共同进化;而地球上原始大气中是没有氧气的,因此,最早出现的生物是厌氧的、草原上狼的灭绝造成鹿的数量激增不属于生物与生物共同进化。故本题选BC。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