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下列与人体内环境稳态调节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血浆中抗利尿激素随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而增多
B.人体维持体温相对稳定的调节方式为激素调节
C.血浆中的钾离子过低时,下丘脑的醛固酮分泌量减少
D.胰岛素降低血糖浓度的原理是切断血糖的来源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说明机体比较缺水,这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促进肾小管对水分的吸收,排尿减少,A正确;人体体温相对稳定是通过大脑和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的神经--体液调节的作用使产热和散热保持动态平衡,B错误;醛固酮主要生理作用为保Na+排K+,血浆K+浓度降低,使其醛固酮分泌量降低,但醛固酮是由肾上腺皮质分泌的,C错误;胰岛素能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降低,D错误。
考点:参与内环境稳态调节的器官及激素的功能。
点评:抗利尿激素、醛固酮激素是调节人体水盐平衡的,而胰岛素能通过葡萄糖氧化分解为CO2和水,合成肝糖原和肌糖原,转化为脂肪等途径来降低血糖。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下图为人体液免疫的过程。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免疫过程⑥比⑦要慢
B.细胞I和细胞Ⅱ均能识别抗原
C.在①和⑨所在的阶段中可能有吞噬细胞的参与
D.图中免疫活性物质是指抗体、白细胞介素、溶菌酶等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知识点为免疫调节。根据体液调节过程分析,细胞I为B细胞,细胞II为记忆细胞,细胞III为效应B细胞,①为抗原处理呈递过程,②为抗原呈递过程,③为抗原直接刺激B细胞,④为二次免疫,抗原刺激记忆细胞,⑤和⑥为B细胞增殖分化过程,⑦为记忆细胞增殖分化过程,⑧为抗体分泌过程,⑨为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二次免疫速度快于初次免疫,因此免疫过程⑥比⑦要慢,A正确。记忆细胞和B细胞均能接受抗原刺激,B正确。抗原处理依赖于吞噬细胞,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形成沉淀或细胞基团后要吞噬细胞处理分解,C正确。图中免疫活性物质仅指抗体,D错误。
本题难度:困难
3、选择题 两人在空腹状态下,同时一次性口服葡萄糖100g,?然后每隔1h测定一次血糖含量,将结果绘成以下曲线,根据下图分析,正确的是?

A.a在1h~2h血糖下降,某些氨基酸合成增加
B.3h~4h,a体内的胰高血糖素较0h~1h分泌量下降
C.b在1h~2h血糖处于高处,是由于蛋白质分解减少
D.b血糖在2h后下降是由于血糖氧化分解和合成糖原所致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a血糖下降去路是氧化分解功能,合成糖原,转化为某些氨基酸,故A正确。3h~4h,a体内的胰高血糖素较0h~1h分泌量上升,故B错误。b在1h~2h血糖处于高处,是由于胰岛素分泌较少,故C错误。b血糖在2h后下降是由于被机体利用,主要是氧化分解,故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血糖调节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如图所示,如果根A侧的IAA(生长素)浓度在曲线 a点(10-10mol/L),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ad 属于生长抑制范围
B.在fc的范围内均能促进生长(f、c点除外)
C.A侧IAA浓度为a是最适宜浓度,细胞伸长生长快,B侧IAA浓度低于A侧,相当于曲线fe段的浓度,因而细胞伸长生长较A侧慢
D.太空中根的生长将不同于上图的弯曲生长,此生长素的曲线也不适用于根的生长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由图可知a-c属于促进作用,c-d属于抑制作用,故A错误。在fc均能促进生长,故B正确。A侧IAA浓度为a最适宜,B侧因为重力的作用IAA浓度高于A侧,根对生长素敏感,是抑制作用,属于cd段,故C 错误。太空中因没有重力的存在根的生长将不同于上图的弯曲生长,但生长素的曲线适用于根的生长,故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生长素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下列有关生理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A.被切除性腺动物血液中的促性腺激素含量将降低
B.寒冷刺激皮肤引起皮肤血管收缩是条件反射
C.手指触碰到针尖立刻缩手的过程中有化学物质传递信息
D.某人眼球遭意外撞击,产生金星四溅的感觉是非条件反射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A选项激素含量上升,B选项先天具有,属于非条件反射,C选项涉及反射弧,有化学物质传递信息。D选项不属于反射。故本题选C
考点:本题考查考生对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的区别,意在考查考生识记所列知识点,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