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藻类与草履虫共同生活在置于光下的相同溶液中,草履虫每周消耗0.1摩尔葡萄糖,藻类每周消耗0.12摩尔葡萄糖。藻类每周所产生的葡萄糖总量为0.25摩尔。此培养液中每周净产生多少氧气
A.0.03 mol
B.0.60 mol
C.0.12 mol
D.0.18 mol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将体重和健康状况相同的若干大鼠均分为甲、乙、丙三组。甲组通过手术切除胸腺,乙组损毁下丘脑,丙组不作处理。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饲喂一段时间后,将它们同时移人寒冷的环境中,接种某病毒(抗原)使之感染。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甲组鼠有获得性免疫缺陷,不能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非特异性免疫也非常弱
B.乙组鼠最先死亡,是因为损毁下丘脑使机体免疫力下降不能抵抗病毒的感染
C.一段时间后,三组鼠的血糖浓度降低,体内脂肪分解并转化成糖元的速度加快
D.丙组鼠其效应T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能增强效应T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作用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知识点为特异性免疫。甲组大鼠切除掉胸腺无法产生T淋巴细胞,获得性免疫指的是HIV病毒感染导致的,A错误。下丘脑与集体免疫力无关,B错误。由于低温处理,甲组和丙组可通过下丘脑调节体温,为了维持体温需要增加产热,葡萄糖分解加快,非糖物质的转化和糖原的分解加快,乙组下丘脑切除无法正常调节体温,机体代谢减慢,C错误。病毒属于抗原,引发细胞免疫,效应T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能增强效应T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作用,D正确。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高等动物和人的内环境必须保持相对稳定,下列生理活动中,与内环境稳态没有直接关系的是
A.通过汗液和尿排泄代谢废物
B.血液运输氧气和代谢废物
C.将食物残渣形成粪便排出体外
D.血液中的CO2增加,会使呼吸加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内环境中的代谢废物通过泌尿和排泄系统排出体外,A正确;内环境中的养料和废物需要来血液运输, B正确;血液中的CO2增加,会使呼吸加深排出多余的CO2使内环境稳定, D正确;食物残渣没有进入内环境,与内环境的稳定无关,符合题意,故选C。
考点:本题考查内环境稳态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下列物质全都可以存在于人体内环境的一组是
A.葡萄糖、甲状腺激素、神经递质、组织胺
B.血浆蛋白、HCO3-、尿素、RNA聚合酶
C.血红蛋白、抗体、氨基酸、胰岛素
D.CO2、淋巴因子、呼吸氧化酶、载体蛋白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下图为人体体液中物质交换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①、②、④依次为组织液、淋巴、血浆
B.神经递质是在②中发挥作用的
C.④与①、②相比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D.正常情况下,呼吸氧化酶存在于①中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人体体液分为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两者直接进行物质交换。细胞外液构成细胞生活的内环境,由血浆、淋巴和组织液组成。其中组织液与淋巴的物质交换只能单向进行,所以据图示可以判断出④为淋巴,①、②分别为血浆和组织液,A错误。神经递质被释放到突触间隙中发挥作用,突触间隙液就是组织液,B正确。内环境各组成中,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淋巴和组织液蛋白质含量较少,C错误。呼吸氧化酶属于胞内酶,存在于细胞内,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人体体液中物质交换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并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相关生物学问题的能力。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