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某止痛药并不损伤神经元结构,却能在一段时间内阻断神经冲动向痛觉中枢的传导,它的作用部位可能在
A.神经纤维
B.轴突
C.树突
D.突触间隙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神经元包括胞体和突起,突起分为树突和轴突,神经纤维是轴突的上的一部分。由于题中提出止痛药并不损伤神经元结构,因此可排除ABC三项。而突触间隙中存在神经递质的传导,因此可能作用于突触间隙,故选D。
考点:本题考查了神经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关于人体体温的说法,错误的是
A.体温的相对恒定也是人体稳态的一部分
B.体温因年龄、性别等不同而存在明显的差异
C.发烧时厌食是因为体温高而影响了消化酶的活性
D.健康人的体温维持在37℃左右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体温的相对恒定是人体稳态的一部分,体温因年龄、性别等不同而存在不明显的差异,发烧时厌食是因为体温高而影响了消化酶的活性,健康人的体温维持在37℃左右, B选项错误。
本题难度:困难
3、选择题 选取长度相同的幼苗,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给予光照,在不同时间测定胚芽鞘伸长的长度,结果如图乙。能正确表示对照组、实验组光照侧和背光侧胚芽鞘伸长长度的曲线依次是

A.①②③
B.②③①
C.③②①
D.②①③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胚芽鞘的尖端是感光部位,对照组尖端被不透光帽遮住,不能感光,因此直立生长;实验组给予单侧光,单侧光能使胚芽鞘尖端的生长素由向光性运向背光侧,使背光侧生长素多,长的快,而向光侧生长素少,长的慢。由以上分析可知,对照组的胚芽鞘伸长长度应介于实验组向光侧与背光侧之间,即曲线②,向光侧对应曲线③,背光侧对应曲线①。故选B
考点:本题考查向光性原因。
点评: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属于容易题。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下列有关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兴奋在突触处只能由突触前膜传向突触后膜
B.当血液中甲状腺激素浓度降低时,引起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增加
C.浆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菌抗原被抗体消灭
D.当人体大量出汗时,由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兴奋在突触上的传导只能是单向的,A正确;在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中,甲状腺激素少时,就会引起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增加,当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时,就会发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B正确;效应T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菌抗原被抗体消灭,C错误;当人体大量出汗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感受刺激,最终由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D正确。
考点:动物生命活动调节
点评:本题考查了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的相关知识,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
本题难度:困难
5、选择题 下列对人体某些生理过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一个人在冬季或夏季均能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是因为冬季比夏季产热多、散热少
B.所谓内环境的稳态是指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能保持不变
C.如果下丘脑严重受损,则人体很难维持自身的体温恒定
D.当血钾含量降低或血钠含量升高时,醛固酮的分泌量会增加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