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1914年,匈牙利科学家拜尔将燕麦胚芽鞘尖端放在去除胚芽鞘尖端的胚芽鞘一侧,结果胚芽鞘向对侧弯曲生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对照组是没有尖端的胚芽鞘,不生长
B.该实验证明了生长素在植物体内进行极性运输
C.该实验在黑暗中进行,可排除受光不均匀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D.该实验证明胚芽鞘尖端确实能产生某种物质,该物质是吲哚乙酸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拜尔实验是在黑暗中进行的,排除受光不均匀对结果的影响。
本题难度:困难
2、选择题 注射肉毒杆菌除皱是由加拿大皮肤科医师发明的目前最常用的新型除皱技术之一。肉毒杆菌毒素是从肉毒杆菌提取的毒蛋白,它能阻遏乙酰胆碱释放,麻痹肌肉从而达到除皱效果。这种毒素可以影响兴奋传递中的结构是
A.突触前膜
B.突触间隙
C.突触后膜
D.受体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肉毒杆菌毒素是从肉毒杆菌提取的毒蛋白,它能阻遏乙酰胆碱释放,乙酰胆碱属于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故选A。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稳态是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当稳态遭到破坏,必将引起
A.酶促反应速率的加快
B.细胞代谢紊乱
C.佝偻病
D.尿毒症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内环境稳态的意义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当稳态遭到破坏后,会导致代谢异常,故B正确;A、C、D都是代谢异常的具体表现。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内环境稳态的意义,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本题难度:困难
4、选择题 下列有关人体糖代谢及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血糖浓度升高因为胰岛B细胞分泌增强
B.饥饿时首先被利用的是肌糖元,其后是脂肪
C.正常机体血糖一般能维持在0.8-1.2g/L
D.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相互拮抗,共同维持血糖的相对稳定
参考答案:C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血糖浓度升高因为胰岛B细胞分泌减弱,胰岛素减少,血糖不能降低导致,A错误。饥饿时首先被利用的是肝糖元,B错误,CD正确,本题选CD 。
考点:血糖的调节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解题的关键是明确血糖调节的过程。
本题难度:困难
5、选择题 将电位计的两个微型电极a、d分别置于神经纤维膜外(ab=bd),同时在b处给予一个强刺激,电位计的指针会

A.不会发生偏转
B.发生一次偏转
C.发生两次方向相同的偏转
D.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A为突触前神经元,B为突触后神经元;刺激b点,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向a传导,在向d传导经过突触时电信号变成化学信号,然后刺激B又产生电信号,由于化学信号传递速度慢,故先到达a点,膜外为负,电流由d→a,当a恢复静息电位后,d点兴奋,膜外为负,电流方向为a→d,故能产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