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神经冲动在神经细胞间的传递是通过完成的
A.突触
B.突触小体
C.突触前膜
D.突触后膜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相邻的两个神经元之间并非直接接触,而是通过突触相连。神经冲动在两个神经元之间必须通过突触来传递。
考点:本题考查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点评:基础题,学生了解了神经冲动的传导、传递方式可轻松作答。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将按照图1方式取得的切段若干浸入蒸馏水中1h后,再分别转入5种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A溶液和含糖的磷酸盐缓冲液中。在23℃的条件下,避光振荡培养24h后,逐一测量切段长度(取每组平均值),实验进行两次,结果见图2。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1mg/L的A溶液为促进切段伸长的最适浓度
B.避光培养可以增加切段中生长素浓度
C.切段浸泡在蒸馏水中的目的是作为对照组
D.浓度为0.1mg/L时的两次实验数据偏差较大,应重复实验查找原因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图形分析,促进切段伸长的效果最明显的浓度为1mg/L,所以最适浓度在0.1mg/L——10 mg/L之间,A错误;生长素的合成与光照无关,B错误;要保持切段的活性,必须提供现成的有机物和相对稳定的环境,所以生长素类似物就溶解于含糖的磷酸盐缓冲液,先放置在水中一段时间将切段中使原有的激素减少或消失,避免对实验结果的影响,C错误;对实验数据偏差过大的一般就如实填写,然后再重复该组实验使得到的数据更可靠,D正确。故选D。
考点:本题考查植物激素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获取信息以及识图分析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下列各组疾病,由激素分泌失调引起的是
A.色盲和软骨症
B.侏儒症和肢端肥大症
C.呆小症和白化病
D.夜盲症和甲亢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色盲是遗传病,软骨症是指因维他命D缺乏或代谢过程异常造成骨质生长迟缓的疾病,其症状为全身酸痛,生长发育不良等,应及早治疗(补充维他命D及钙质)。故A错误。侏儒症是由于幼年生长素分泌过少引起的症状,肢端肥大症成年人生长素分泌过多引起的症状。故B正确。呆小症是由于幼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少、引起的症状。白化病是遗传病。故C错误。夜盲症是缺少维他命A引起的疾病,甲亢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引起的症状。故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了激素的调节生理活动的相关内容。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激素的靶细胞之所以有特异性是因为
A.该细胞有可兴奋性
B.该细胞有多种受体
C.该细胞有特异性受体
D.该细胞正在生长时期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激素的有关内容。激素的靶细胞之所以有特异性是因为靶细胞有特异性受体,能接受相应的激素。故本题选C。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下列关于体液免疫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有的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
B.抗体是由浆细胞合成并分泌的
C.效应T细胞可以直接消灭入侵的抗原
D.吞噬细胞可以摄取和处理抗原
参考答案:AB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体液免疫有的抗原直接刺激B细胞,有的经吞噬细胞吞噬处理后呈递给T细胞,再由T细胞释放淋巴因子作用于B细胞,引起B细胞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和记忆细胞,由浆细胞合成分泌抗体,抗体与抗原结合,由吞噬细胞清除,所以ABD选项正确,C选项是错误。
考点: 考查体液免疫过程。
点评: 体液免疫三个阶段。
感应阶段?抗原进入机体后,除少数可以直接作用于淋巴细胞外,大多数抗原都要经过吞噬细胞的摄取和处理,经过处理的抗原,可将其内部隐蔽的抗原决定簇暴露出来。然后,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再由T细胞呈递给B细胞;有的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这种抗原呈递,多数是通过细胞表面的直接相互接触来完成的。
反应阶段? 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效应B细胞。在这个过程中,有一小部分B细胞成为记忆细胞,该细胞可以在体内抗原消失数月乃至数十年以后,仍保持对抗原的记忆。当同一种抗原再次进入机体时,记忆细胞就会迅速增殖、分化,形成大量的效应B细胞,继而产生更强的特异性免疫反应,及时将抗原清除。
效应阶段?在这一阶段,抗原成为被作用的对象,效应B细胞产生的抗体可以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例如,抗体与入侵的病菌结合,可以抑制病菌的繁殖或是对宿主细胞的黏附,从而防止感染和疾病的发生;抗体与病毒结合后,可以使病毒失去侵染和破坏宿主细胞的能力。在多数情况下,抗原抗体结合后会发生进一步的变化,如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等等。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