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下列是有关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其中一定在细胞器中进行的是
A.光合作用中二氧化碳的固定
B.病毒核酸的形成
C.转录
D.肽键形成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蓝藻是原核细胞,没有叶绿体,光合作用中二氧化碳的固定是在光合片层上进行;病毒核酸的形成、转录在细胞核中或在细胞质中进行,细胞核不是细胞器;肽键的形成在核糖体上。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从H1N1到H7N9,新型禽流感病毒的不断出现,威胁着人类健康。下列关于病毒的说法正确的是
A.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但它的遗传物质仍为DNA
B.用普通培养基进行病毒培养时,应适当添加动物血清
C.患者痊愈后,若再次感染该病毒,记忆细胞会迅速产生抗体消灭病毒
D.病毒增殖时,利用宿主的核糖体合成自身的蛋白质外壳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它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A错误;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不能用普通培养基培养,B错误;流感病毒属于RNA病毒,该病毒易突变,因此突变后体内记忆细胞将不能识别它,C错误;病毒增殖时只将自身的核酸注入近宿主细胞中,因此繁殖过程中原料、能量、核糖体等物质均由宿主细胞提供,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了病毒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识记并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本题难度:困难
3、选择题 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内的分布”实验中,加入8%的盐酸的目的不包括
A.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
B.杀死细胞,有利于DNA和染色剂结合
C.使细胞内的DNA和蛋白质分离
D.促进DNA的水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内的分布”实验中,加入8%的盐酸的目的:. 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 杀死细胞,有利于DNA和染色剂结合;使细胞内的DNA和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和染色剂结合。故ABC正确。DNA酶促进DNA的水解,故D错。
考点:本题考查“观察DNA和RNA在细胞内的分布”实验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能力。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经历了漫长的历程,下列结论(假说)错误是
A.脂溶性物质更易通过细胞膜说明细胞膜是由脂质组成
B.提取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的脂质铺展成的单分子层是红细胞表面积2倍,说明膜中的脂质分子排列为连续的两层
C.电镜下细胞膜呈清晰的暗—亮—暗三层结构,罗伯特森认为生物膜由脂质—蛋白质—脂质三层构成
D.人鼠细胞杂交实验证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根据相似相融的原理,脂溶性物质更易通过细胞膜说明细胞膜是由脂质组成,A正确;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膜结构中只有一层细胞膜,脂质铺展成的单分子层是红细胞表面积2倍,说明膜中的脂质分子排列为连续的两层,B正确;电镜下细胞膜呈清晰的暗—亮—暗三层结构,罗伯特森认为生物膜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构成,C错误;人鼠细胞杂交实验证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生物膜结构的探索经历的知识。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本题难度:困难
5、选择题 科学家常用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作材料来研究细胞膜的组成,是因为
A.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核膜、线粒体膜等膜结构
B.哺乳动物的红细胞容易获得
C.可用针扎破细胞或用镊子剥下细胞膜
D.哺乳动物的红细胞放在清水中容易涨破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各种细胞器,因而不含有核膜、线粒体膜等膜结构,只有细胞膜一种膜结构。所以用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做实验材料能分离得到纯净的细胞膜。把细胞放在清水里,水会进入细胞,把细胞涨破,细胞内的物质流出来,这样就可以得到纯净的细胞膜。细胞膜的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还有少量的糖类。
考点:细胞膜的结构
点评:本题要求学生了解细胞膜结构的实验探究过程,识记相关实验的方法。难度一般。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