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赫尔希(Hershey)和蔡斯(M.Chase)于1952年所做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著名实验进一步证实了DNA是遗传物质。这项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之一是噬菌体
A.侵染大肠杆菌后会裂解宿主细胞
B.只将其DNA注入大肠杆菌细胞中
C.DNA可用15N放射性同位素标记
D.蛋白质可用32P放射性同位素标记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该实验成功的原因是巧妙的利用了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时只注入DNA,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的特性来研究遗传物质究竟是什么。在此过程中实现了DNA和蛋白质的完全分离,可以单独的研究二者的功能,B项正确;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后确定会裂解宿主细胞,但这并不是实验成功的原因,A项错误;即使不裂解宿主细胞,只要有办法提取出子代噬菌体,也完全可以按照原实验的方法进行离心以及放射性检验,CD项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噬菌体侵染实验,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要点的能力。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有关高等生物体内细胞生命活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A.被病原体感染细胞的清除属于细胞凋亡
B.细胞凋亡、分化、分裂和癌变均与基因有关
C.经细胞分化后,细胞种类增多,但每个细胞的全能性降低
D.癌变细胞的粘连蛋白减少,细胞周期延长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病原体细胞的清除是细胞凋亡,故A正确。细胞凋亡是基因的程序性表达,细胞分化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细胞分裂需要基因调控,细胞癌变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突变的结果,故B正确。细胞分化后种类增加,全能性降低,故C正确。癌变后糖蛋白减少,但因为无限增殖,细胞周期缩短,故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生命历程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综合把握和区分运用能力。
本题难度:困难
3、选择题 某生物的遗传物质中碱基组成是嘌呤碱基占58%,嘧啶碱基占42%,此生物可能是
A.噬菌体
B.细菌
C.烟草花叶病毒
D.酵母菌和人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了DNA和RNA分子结构的相关知识。
在DNA分子中,由于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T,G=C,所以A+G=T+C,即嘌呤碱基数等于嘧啶碱基数。因烟草花叶病毒中只有RNA,不遵循嘌呤碱基数等于嘧啶碱基数,所以很可能是该生物。因噬菌体只有DNA,所以肯定不是。而细菌、酵母菌和人中,虽然既有DNA,也有RNA,但遗传物质只是DNA,所以也不是。
本题难度:困难
4、选择题 治疗艾滋病(其遗传物质为RNA)的药物AZT的分子构造与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结构很相似。试问AZT抑制病毒繁殖的机制是什么
A.抑制艾滋病病毒RNA基因的转录
B.抑制艾滋病病毒RNA基因的反转录
C.抑制艾滋病毒蛋白质的翻译过程
D.抑制艾滋病病毒RNA基因的自我复制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RNA基因的反转录生成DNA,而DNA的合成要用胸嘧啶脱氧核苷酸做原料
本题难度:困难
5、选择题 下列有关“DNA是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同时含有DNA和RNA的生物体,其遗传物质主要是DNA,其次是RNA
B.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是DNA,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是RNA
C.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体均以DNA作为遗传物质
D.在生物界中,只有部分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参考答案:C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同时含有DNA和RNA的生物体,其遗传物质是DNA,不可能是RNA;细胞核和细胞质遗传物质都是DNA,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遗传物质是DNA,在生物界中,只有少数RNA病毒遗传物质是RNA。
考点:考查生物的遗传物质。
点评:难度中等,理解生物的遗传物质。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