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植物细胞吸收水分、矿质元素和其他物质的方式之一是胞饮作用,具体过程是:当物质吸附在细胞膜上时,细胞膜内陷形成小囊泡,囊泡在移动的过程中在细胞内溶解消失,把物质留在细胞质内,或囊泡一直移动将物质交给液泡,以下对胞饮作用的理解正确的是
A.体现了细胞膜的功能特征是选择透过性
B.这个过程不需要消耗能量
C.吸收水分和吸收矿质元素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D.体现了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一百多年前,人们就开始了对遗传物质的探索历程。对此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最初认为遗传物质是蛋白质,是推测氨基酸的多种排列顺序可能蕴含遗传信息
B.艾弗里等通过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得出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结论
C.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之所以更有说服力,是因为其蛋白质与DNA能完全分开
D.沃森和克里克运用建构物理模型的方法研究确认了DNA的分子结构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艾弗里等通过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得出DNA是遗传物质的结论,所以B选项错误。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生长于较弱光照条件下的植物,当提高CO2 浓度时,其光合作用速度并未随着增加,主要限制因素是
A.呼吸作用和碳反应
B.光反应
C.碳反应
D.呼吸作用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知识点为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提高CO2 浓度后,其光合作用速度并未随着增加,说明限制因素不是CO2 浓度,而该植物生活在弱光条件下,因此限制因素为光照强度,即光反应速率。
本题难度:困难
4、选择题 下列关于细胞培养的说法正确的是
A.动、植物克隆技术的理论基础是完全一样的
B.二者的培养基成分和培养条件相差不大
C.植物一般用固体培养基培养,动物一般用液体培养基培养
D.动物细胞能够大量培养,而植物细胞不能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动物克隆的理论基础是细胞核的全能性,而植物克隆利用的是细胞的全能性;动植物细胞的培养成分和条件是不同;动物细胞培养一般用液体培养基,而植物组织培养一般用固体培养基;动植物细胞都能大量培养。
考点:动植物细胞培养的异同
点评:动物细胞的分化程度较高,故其细胞不能表现出全能性,但是细胞核可以,这一点和植物细胞是有一些区别的。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下列物质中,可以在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被消耗的有
A.水、二氧化碳、ATP
B.氧气、水、ATP
C.水、ADP、Pi
D.ADP、C3、水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叶绿体类囊体薄膜是光合作用光反应的场所,光反应过程中的物质变化有:(1)水的光解,所以要消耗水;(2)ATP的合成,需要原料ADP和Pi。故选C
考点:本题考查光合作用过程中的物质变化。
点评: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属于容易题。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