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肺泡中的1个氧分子,以氧合血红蛋白的形式运输到组织细胞,最后在细胞内生成为水中的氧。在此过程中,这个氧分子需通过的选择透过性膜的层数共为

A.8层
B.9层
C.11层
D.12层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O2分子依次经过的结构有:肺泡壁、毛细血管壁、红细胞、毛细血管壁、组织细胞膜、线粒体,共通过的生物膜的层数共为11层。
本题难度:困难
2、选择题 下列关于细胞共性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ATP是细胞可以直接利用的能源物质
B.所有生物的新陈代谢都以细胞为单位进行
C.都具有作为蛋白质合成机器的核糖体
D.遗传物质是脱氧核糖核酸或核糖核酸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ATP是生物体的直接能源物质,A项正确;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所以生物新陈代谢的场所是细胞,B项正确;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机器,C项正确;有细胞结构的生物遗传物质是脱氧核糖核酸,D项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的能源物质、新陈代谢场所、细胞器及遗传物质等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下面各组是检验生物组织中的有机物所使用的有关试剂和特有的颜色反应,正确的一组是
A.
B.脂肪——苏丹Ⅳ——红色反应
C.蛋白质——斐林试剂——砖红色
D.葡萄糖——苏丹Ⅳ——砖红色沉淀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1、淀粉遇碘变成蓝色。
2、斐林试剂鉴定还原糖时,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
3、双缩脲试剂的成分是质量浓度为0.1 g/mL氢氧化钠溶液和质量浓度为0.01 g/mL硫酸铜溶液。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4、苏丹Ⅲ染液遇脂肪的颜色反应为橘黄色,苏丹Ⅳ染液遇脂肪的颜色反应为红色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经历了漫长的历程,下列结论(假说)错误是
A.脂溶性物质更易通过细胞膜说明细胞膜是由脂质组成
B.提取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的脂质铺展成的单分子层是红细胞表面积2倍,说明膜中的脂质分子排列为连续的两层
C.电镜下细胞膜呈清晰的暗—亮—暗三层结构,罗伯特森认为生物膜由脂质—蛋白质—脂质三层构成
D.人鼠细胞杂交实验证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根据相似相融的原理,脂溶性物质更易通过细胞膜说明细胞膜是由脂质组成,A正确;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膜结构中只有一层细胞膜,脂质铺展成的单分子层是红细胞表面积2倍,说明膜中的脂质分子排列为连续的两层,B正确;电镜下细胞膜呈清晰的暗—亮—暗三层结构,罗伯特森认为生物膜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构成,C错误;人鼠细胞杂交实验证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生物膜结构的探索经历的知识。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本题难度:困难
5、选择题 酵母菌、脊髓灰质炎病毒和发菜共有的物质或结构是
A.细胞壁
B.细胞膜
C.细胞质
D.遗传物质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酵母菌和发菜是细胞生物,而脊髓灰质炎病毒是非细胞生物,二者都具有蛋白质和核酸。
考点:本题考查组成细胞的化合物,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