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某一鼠群,黑毛鼠占80%,白毛鼠占20%,关于此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A.白毛鼠为隐性状
B.不同毛色的鼠随机交配,鼠群的基因型频率不会改变
C.相同毛色的鼠交配,鼠群的基因频率将会改变
D.此鼠群可能生活在黑暗丛林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根据题干信息不能判断显隐性;不同毛色的鼠随机交配,鼠群的基因型频率会改变;相同毛色的鼠交配,鼠群的基因频率将也会改变;黑毛鼠所占比例远多于白色鼠,可知黑色鼠更能适应环境,说明此鼠群可能生活在黑暗丛林。故选D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图所示为某群岛上物种演化的模型,A、B、C、D、E、F为六个物种,据图分析,错误的叙述是

A.A物种进化为B、C两个物种的两种外部因素是突变与选择
B.B物种迁到乙岛时与C物种之间已经形成了生殖隔离
C.D物种与C物种之间最可能是竞争关系
D.E、F两物种之间可能没有经过地理隔离,直接形成生殖隔离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新物种产生的标志是生殖隔离;自然选择决定进化的方向,从图中可知,A物种进化成B和C的外界因素是隔离和自然选择,故A错;D和C物种在同一地域竞争岛上的资源和空间,故C正确;物种E和F在同一岛屿上形成的物种,因此没有经过地理隔离直接形成生殖隔离,故D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生物进化,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本题难度:困难
3、选择题 在一个海岛上,一种海龟中有的脚趾是连趾(ww),有的脚趾是分趾(WW、Ww),连趾便于划水,游泳能力强,分趾则游泳能力较弱。若开始时,连趾和分趾的基因频率各为0.5,当海龟数量增加到岛上食物不足时,连趾的海龟容易从海水中得到食物,分趾的海龟则不易获得食物而饿死,若干万年后,基因频率变化成W为0.2,w为0.8。下列回答正确的是:
A.任一海龟都含有该种群基因库的全部基因
B.根据题中信息可知该海岛上的海龟没有发生进化
C.可以预测再过若干万年后该海岛上的海龟中一定能产生新物种
D.基因频率变化后,从理论上计算,海龟种群中连趾占整个种群的比例为64% ,分趾的海龟中杂合子所占的比例为8/ 9。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生物进化的有关知识,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种群基因库应该包括该种群中所有有生殖能力海龟所含的基因,A错误。生物进化的过程实质上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过程;只要基因频率发生了变化,生物就发生了进化,B错误。形成新物种的标志是产生了生殖隔离,C错误。分趾的海龟中杂合子所占的比例为(2×0.2×0.8)/(1-0.64)="8/" 9,D正确。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单孔目动物只分布在澳洲,这是由于
A.单孔目动物起源于澳洲
B.澳洲很早与大陆分离,单孔目动物没有受到其他高等哺乳动物的排斥而得以生存
C.单孔目动物只适应澳洲的生活环境
D.单孔目动物不能出现遗传的变异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造成单孔目动物只在澳洲分布的主要是地理方面的原因,由于澳洲很早就与其他大陆分离,单孔目动物没有受到其他高等哺乳动物的排斥而得以生存,并且在澳洲有很多有原始的哺乳动物生存,这是其他大陆所没有的。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如图所示为种群与物种的关系图解,关于它们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由图中可以看出,一个物种可以有很多种群,这些种群间只是因为地理隔离,阻碍了基因交流
B.若物种2是由物种1形成的,则物种2一定发生了基因频率的改变
C.物种1形成物种2的必要条件是地理隔离
D.若种群1和种群2的基因频率都发生了改变,则这两个种群都在进化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地理隔离使得同一物种的不同种群不能相遇而不能进行基因交流;A正确。进化是量变,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即出现质变即新物种的形成;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B、D正确。有地理隔离不一定形成生殖隔离,不存在地理隔离也可能形成生殖隔离;C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生物进化知识,意在考查识图能力及对知识的理解应用。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