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植物细胞吸收水分、矿质元素和其他物质的方式之一是胞饮作用,具体过程是:当物质吸附在细胞膜上时,细胞膜内陷形成小囊泡,囊泡在移动的过程中在细胞内溶解消失,把物质留在细胞质内,或囊泡一直移动将物质交给液泡,以下对胞饮作用的理解正确的是
A.体现了细胞膜的功能特征是选择透过性
B.这个过程不需要消耗能量
C.吸收水分和吸收矿质元素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D.体现了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下图为某动物细胞分裂的模式图,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甲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
B.甲、乙、丙细胞中具有同源染色体
C.丙细胞正在进行DNA复制
D.染色体P和Q 上的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甲图中有同源染色体,处于有丝分裂后期,A正确;甲、乙、丙细胞中具有同源染色体,丁没有同源染色体,B正确;丙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正在进行同源染色体的分开,C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分裂的知识。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的能力。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下图是测定叶片光合作用强度装置示意图(通过该测定仪的CO2量可忽略不计),叶室为透明玻璃制成。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将装置放在暗处,因植物未进行光合作用,故叶片内只有线粒体产生[H]
B.给植物浇H218O,将该装置放在较弱光照条件下一段时间,能够在气泵处检测到C18O2
C.装置放在较强光照条件下,叶绿体中ADP从叶绿体基质向类囊体薄膜方向移动
D.该叶片在暗处1小时CO2的释放量为P,置于一定光照条件下1小时,测得CO2的减少量为Q (P>0,Q>0),则此条件下叶片1小时光合作用固定CO2的量为P+Q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将装置放在暗处,此时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但是能进行呼吸作用,因此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均能产生[H],A错误;给植物浇H218O,该水分子除了参与光合作用外,也参与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并且水中的氧元素转移到了二氧化碳内,因此能够在气泵处检测到C18O2,B正确;在进行光合作用时,光反应产生的ATP由类囊体薄膜向叶绿体基质中扩散用于暗反应,ATP分解会产生ADP,同时ADP又ADP从叶绿体基质向类囊体薄膜方向移动继续参与光反应,C正确;暗处理下的CO2的释放量P表示呼吸作用强度,光照条件下的CO2的减少量Q表示净光合作用强度,因此此条件下叶片1小时光合作用固定CO2的量=净光合作用量+呼吸作用消耗=P+Q,D正确。
考点:本题通过实验装置图综合考查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识图能力和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的能力。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下列有关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A.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没有线粒体的细胞只能进行无氧呼吸
B.水果贮藏在完全无氧的环境中可以将损失减小到最低程度
C.绿藻细胞内有氧呼吸存在于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内膜、线粒体基质
D.有氧呼吸过程中,生成水的阶段发生在线粒体的基质和内膜上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细胞呼吸的有关知识。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但没有线粒体的细胞也能进行有氧呼吸,如蓝藻,A错;水果贮藏在完全无氧的环境中时,无氧呼吸旺盛,故不利,应贮藏与低氧环境中,B错;绿藻细胞属真核细胞,其内有氧呼吸存在于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内膜、线粒体基质,C正确;有氧呼吸过程中,生成水的阶段发生在线粒体的内膜上,D错。故本题选C。
本题难度:困难
5、选择题 在细胞有丝分裂的后期,纺锤丝牵引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能量直接来自于
A.葡萄糖的分解
B.脂肪的分解
C.三磷酸腺苷的合成
D.三磷酸腺苷的水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能量的“直接”来源都是ATP,即三磷酸腺苷的水解。常见能源功能如下:
葡萄糖是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
脂肪是生物体的储能物质;糖原是动物体的储能物质;淀粉是植物体的储能物质。
考点: 直接能源物质是ATP
点评: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识记常见能源物质的分类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