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植物产生向光性的原因是
A.茎的向光一侧生长素分布多,生长快
B.茎的背光一侧生长素分布多,生长快
C.茎的向光一侧温度高,生长快
D.茎的背光一侧温度高,生长快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考查生长素运输方向有横向运输(尖端)和极性运输。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浙江海宁市一位农民不慎错将家中存放的植物生长素当做农药,对晚稻治虫。结果短短一个月里这些晚稻疯长到一人多高,并且呈芦苇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长成芦苇状,是由于在生长素的作用下晚稻发生了基因突变
B.晚稻的疯长,主要是生长素促进了细胞分裂
C.晚稻不结实,是由于大量能量用于营养生长,影响了生殖生长
D.如果当时进一步提高配制浓度,晚稻将会长得更高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生长素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的作用,没有引起基因突变,A错误;生长素不具有促进细胞分裂的作用,B错误;生长素促进了植物生长,由于植物进行营养生长,从而影响了生殖生长,C正确;高浓度的生长素会抑制植物生长,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生长素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记所列知识点,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下列有关植物激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运输都是以极性运输方式进行
B.脱落酸的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
C.生产啤酒时,用赤霉素处理大麦,可以降低成本
D.植物激素直接参加细胞内的代谢活动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赤霉素处理大麦,促进大麦种子中淀粉分解成麦芽糖。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某科研小组在研究植物顶端优势现象时,将大小相近的同种植物分为①②③三组,分别进行如下处理:①摘除顶芽;②保留顶芽,用2mg·L-1的细胞分裂素处理侧芽;③保留顶芽。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根据曲线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A.细胞分裂素在一定程度上可缓解顶端优势
B.细胞分裂素能抑制侧芽的生长
C.细胞分裂素只作用于侧芽
D.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作用相同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顶端优势是指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受到抑制的现象。顶端优势产生的原因是:顶芽产生生长素向侧芽运输,导致侧芽生长素浓度过高,生长受到抑制,因此顶芽优先生长。摘除顶芽后,侧芽抑制就会被解除,侧芽生长。图中①和②侧芽生长长度相近,说明细胞分裂素在一定程度上可缓解顶端优势,故A正确。题中缺少“保留顶芽,用2 mg/L的细胞分裂素处理顶芽”的一组来与②进行对照,所以不能得到B项所述的结论,故B错误。由题中实验不能得出C选项所述的结论,故C错误;题中没有用生长素进行处理的组别,所以不能得到D项所述的结论,故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顶端优势的探究实验。
点评: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实验分析能力,属于中等难度题。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以下措施与生长素的应用关系最密切的是
A.喷洒乙烯利,可使青香蕉快速成熟
B.2,4—D多用于除去田间的双子叶杂草
C.移栽幼苗时摘去部分叶片,幼苗容易成活
D.秋水仙素可使单倍体幼苗的染色体数目加倍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乙烯利是催熟剂,能促进果实成熟,但乙烯利不是生长素类似物,不属于生长素的应用,故A错误;双子叶杂草比单子叶粮食作物对生长素更敏感,所以利用高浓度2,4—D作除草剂,可抑制农田中杂草生长,这是生长素的应用,故B正确;移栽幼苗时摘去部分叶片,目的是防止蒸腾作用散失过多的水分,与生长素无关,故C错误;秋水仙素可使单倍体幼苗的染色体数目加倍,培养多倍体新品种,但与生长素无关,故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生长素的应用。
点评: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属于中等难度题。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