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分裂期细胞的细胞质中含有一种促进染色质凝集为染色体的物质。将某种动物的分裂中期细胞与G1期(DNA复制前期)细胞融合后,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A.来自G1期细胞的染色质可以复制
B.融合细胞的核DNA含量是G1期细胞的2倍
C.此时融合细胞内基因表达不活跃
D.融合后两细胞仍按各自的细胞周期运转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已知某DNA分子由200个脱氧核苷酸对组成,以它的一条链为模板转录形成的mRNA中,腺嘌呤与尿嘧啶之和为80个。将该DNA用15N标记后,转移到含14N的环境中复制了X次,共消耗了游离的鸟嘌呤脱氧核苷酸Y个。经检测,子代DNA中含15N的DNA分子总数与不含15N的DNA分子总数之比为1:15,则X和Y的值分别是
A.4; 900
B.5; 3720
C.5; 4960
D.3; 3720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已知某DNA分子由200个脱氧核苷酸对,即400个碱基,以其中一条链为模板转录形成的mRNA中,A+U=80个,则该DNA中,A+T=80×2=160个,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知,A=T=80个,则C=G=120个。将该DNA用15N标记后,转移到含14N的环境中复制了X次,得到2X个DNA分子,根据DNA半保留复制特点,子代DNA中含15N的DNA分子数为2个,不含15N的DNA分子数为2X—2,则2:(2X—2)=1:15,X=5次。复制5次需要鸟嘌呤脱氧核苷酸数Y=(25—1)×120=3720个。故选B
考点:本题考查DNA半保留复制的相关计算。
点评: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应用能力和计算能力,属于中等难度题。
本题难度:困难
3、选择题 下图表示细胞分裂和受精作用过程中核DNA含量和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据图分析可得出?

①a阶段为有丝分裂、b阶段为减数分裂
②L点→M点所示过程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有关
③GH段和OP段,细胞中含有的染色体数是相等的
④MN段发生了核DNA含量的加倍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
D.②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图中核DNA含量和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可知,a阶段为有丝分裂,b阶段为减数分裂的两次分裂,c阶段为受精作用后的第一次有丝分裂。故①正确;L点→M点染色体数加倍,表示受精作用的完成,受精作用过程有精卵细胞膜的融合,能体现细胞膜的流动性,②正确;GH段细胞中含有的染色体数是2n,OP段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加倍为4n,③错误;MN段包括有丝分裂的间期、前期、中期,在间期有DNA的复制,④正确。
考点:细胞分裂和受精作用
点评:本题通过曲线图的形式考查了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属于对识图、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有一定的难度。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下列关于细胞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分化过程中遗传物质并未发生改变
B.皮肤上的“老年斑”是细胞凋亡的产物
C.细胞凋亡对生物的个体发育、机体稳定状态的维持等有着重要作用
D.癌变是正常细胞发生基因突变的结果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A.细胞分化过程的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遗传物质并未发生改变;正确。
B.皮肤上色素的累积导致“老年斑”是细胞衰老的产物;错误。
C.细胞凋亡对生物的个体发育,如手指的形成,机体稳定状态的维持等有着重要作用;正确。
D.癌变是正常细胞中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的结果;正确。
考点:细胞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
点评:本题比较简单,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本题难度:困难
5、选择题 RNA干扰是一种由双链RNA诱发的“基因沉默”,在此过程中,细胞中与双链RNA有同源序列的mRNA(靶mRNA)被降解,从而抑制了特定基因的表达。下列关于“基因沉默”的说法正确的有
A.细胞中基因发生了基因突变,不能进行正常的转录、翻译
B.由于外界环境的影响,基因不能正常转录形成mRNA,从而不能合成特定的蛋白质
C.基因能正常转录形成mRNA,但形成的mRNA被分解,导致不能合成特定的蛋白质
D.该基因出现了选择性表达,是细胞分化的结果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由题干知,“基因沉默”是与双链RNA有同源序列的mRNA(靶mRNA)被降解而造成的,与转录过程无关,与细胞分化也无关。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