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以枪乌贼的粗大神经纤维为材料,如右图所示,这时观测到a、b间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是

A.在膜内是b→a
B.在膜内可以是b→a,也可以是a→b
C.在膜外是b→a
D.在膜外是a→b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首先要明确刺激点在受到刺激以前的膜电位特点:外正内负。a、b点在接受到兴奋的刺激以前也是如此。刺激点在受到刺激以后,电位变成外负内正。于是在刺激点和a点之间,无论是膜外还是膜内都存在电位差,局部电流形成,通过这种形式将兴奋传递到a点。当a点兴奋的时候,b点属于未兴奋点,膜外局部电流的方向是b→a,膜内的局部电流方向是a→b;当b点兴奋的时候,a点属于未兴奋点,膜内外的局部电流方向和前面的正好相反。所以无论在膜内还是膜外,局部电流的方向可以是b→a,也可以是a→b。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植物生长调节剂在蔬菜、水果等的种植、保存方面已有较多应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可用乙烯利催熟香蕉
B.植物生长调节剂容易合成、原料广泛、但效果不稳定
C.用赤霉素处理大麦可以使大麦种子无需发芽就可以产生α-淀粉酶
D.在芦苇生长期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溶液处理可使其纤维长度明显增加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乙烯的功能是促进果实成熟,所以可用乙烯利催熟香蕉;植物生长调节剂容易合成、原料广泛、效果稳定;赤霉素的功能是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发育,促进细胞伸长,引起植株增高。故选B
考点:本题考查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
点评: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属于容易题。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在一株植物上,正确反映各部分生长素浓度分布情况的是
A.顶芽>侧芽,老根>分生区
B.顶芽>侧芽,老根<分生区
C.顶芽<侧芽,老根<分生区
D.顶芽<侧芽,老根>分生区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生长素在分生组织中合成,分生区生长素浓度高于老根;顶芽合成生长素往下运输,积累在侧芽,侧芽生长素浓度高于顶芽。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人在寒冷环境中,机体产生一系列的反应,抵御寒冷。以下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皮肤毛细血管舒张,散热减少
B.皮肤毛细血管收缩,使体表血流量减少
C.骨骼肌不自主颤栗,使产热增多
D.甲状腺增加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使机体产热增加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人在寒冷环境中,冷觉感受器产生兴奋,通过传入神经将兴奋传入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经过综合分析处理,产生兴奋,通过传出神经,使骨骼肌不自主颤栗,使产热增多,立毛肌收缩,产生“鸡皮疙瘩”,使产热增加、散热减少,肾上腺分泌的肾上腺素增加,促进细胞代谢,增加产热,皮肤毛细血管收缩,使体表血流量减少,汗腺分泌汗液减少,减少散热,另外甲状腺增加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使机体产热增加。所以A项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体温调节的知识。
点评:本题难度中等,属于考纲理解层次。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体温调节的过程。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人体在下列哪些情况下会出现尿量增多的现象
①剧烈运动?②天气转冷?③患糖尿病?④静脉点滴1L生理盐水?⑤高温下劳动
A.①②③
B.①④⑤
C.②③④
D.③④⑤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人体在汗液排出减少时,往往会引起尿量增多,或水分摄入增多时或糖尿病患者等,会引起尿量增多。人体在剧烈运动和高温下劳动过程中,大量排汗,导致体内失水分过多,尿量减少。所以选C。
考点:水分调节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要求学生识记水分调节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尿量增多现象的理解。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