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下图为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概念图,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①表示生存斗争,这是生物过度繁殖与有限生存空间的矛盾体现
B.③指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并不意味着新物种形成。
C.③代表物种形成,其形成的必要条件是存在生殖隔离
D.④指基因、物种、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它们是共同进化的结果
参考答案:B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核心是自然选择学说;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种群基因频率改变不一定达到生殖隔离,不一定形成新物种;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物种、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它们是共同进化的结果。
考点:考查生物进化、新物种形成以及生物多样性的知识。
点评:难度中等,要求理解生物进化、新物种形成的关系。
本题难度:困难
2、选择题 据研究,抗青霉素葡萄球菌是一种突变型。将未接触过青霉素的葡萄球菌接种到含青霉素的培养基上,结果有极少数存活下来。存活下来的葡萄球菌在相同培养基中经多代培养后,对青霉素的抗性明显增强。原因是
A.青霉素在葡萄球菌内的增加提高了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的抗性
B.青霉素的选择作用提高了葡萄球菌抗青霉素基因的频率
C.葡萄球菌的定向突变提高了抗青霉素基因的频率
D.葡萄球菌抗青霉素基因是在使用青霉素后产生的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自然选择导致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所以青霉素的选择作用提高了葡萄球菌抗青霉素基因的频率。故B正确。青霉素在葡萄球菌内的增加不能直接提高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的抗性;突变是不定向的;葡萄球菌抗青霉素基因是基因突变而来的,不是使用青霉素后产生。
考点:基因突变和自然选择
点评:本题考查基因突变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了解基因突变的特性和自然选择的作用。难度一般。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在生物进化过程中,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
A.改变了基因频率
B.产生了生殖隔离
C.发生了染色体变异
D.出现了新的基因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是
A.用进废退与适者生存的相互作用
B.物种灭绝与辐射发展的相互作用
C.遗传、变异和选择的综合作用
D.突变、选择和隔离的综合作用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某植物种群中,AA基因型个体占30%,aa基因型个体占20%,若该种群植物自交,则自交前A的基因频率、自交后A的基因频率、自交后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是
A.55%、45%、32.5%
B.55%、55%、42.5%
C.45%、45%、42.5%
D.45%、55%、32.5%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AA基因型个体占30%,aa基因型个体占20%,则Aa基因型个体占50%;
A%=AA%+Aa%/2=30%+50%/2=45%;自交后A的基因频率不变;
AA自交,后代都是AA,占30%×1=30%,
Aa自交,后代是1/4AA, 50%基因型Aa个体自交,后代中的AA占50%×1/4=12.5%,
全部后代中的AA占30%+12.5%=42.5%;答案选B。
考点: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计算。
点评:考查了学生知识迁移和应用能力,如掌握计算方法,可以很快解决此题。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