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科学家发现一种蜣螂,不仅取食粪便,还取食包括蜈蚣在内的多足纲动物。与普通蜣螂相比其部分结构也发生变化:头部较窄而长,便于进食蜈蚣内脏;后腿较蜷曲,便于捕猎蜈蚣。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该蜣螂与普通蜣螂肯定已经产生了生殖隔离
B.蜣螂种群的基因库没有发生改变
C.该蜣螂属于消费者不属于分解者
D.该蜣螂头部和后腿结构发生变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2、选择题 下图表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对图示分析正确的是

[? ]
A.图中A表示基因突变,为进化提供原材料
B.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是形成新物种的前提
C.图中B表示地理障碍,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D.图中C表示生殖隔离,指两种生物不能杂交产生后代
3、选择题 乳酸饮料中的一个乳酸菌对应于生命系统的哪一层次
[? ]
A.细胞
B.器官
C.种群
D.生态系统
4、选择题 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来分析,下列属于种群的是
[? ]
A.池塘中的一群鱼
B.培养基被污染后除乳酸菌外,又滋生了别的细菌和真菌
C.培养皿中的大肠杆菌菌落
D.一棵枯树枝上生活的蚂蚁和长满的苔藓
5、填空题 椒花蛾白天栖息于树干上,夜间活动。据史料记载,19世纪中叶以前,英国椒花蛾的身体和翅大多是带有斑点的淡灰色,它们和树干上的地衣颜色一致,借此可逃避鸟类的捕食。暗黑色的椒花蛾也有,但极少见。1845年在英国的工业区发现了一只暗黑色的椒花蛾,以后在各工业区都陆续发现了暗黑色椒花蛾,并且越来越多。到1898年,各工业地区暗黑色椒花蛾的数量大大超过灰色椒花蛾,比例可达98%以上。为什么暗黑色椒花蛾随着工业的发展而逐年比例增加呢?为解开这个谜,科学家对此做了野外生态学观察,结果如下表:(椒花蛾在不同地区的释放回收率)

请根据科学家的研究解释椒花蛾黑化现象:
(1)1845年,稀有的黑色椒花蛾是通过___________产生。
(2)1845年至1898年间工业区黑色椒花蛾的比例越来越大,说明控制黑色体色的基因的基因频率呈现出___________的趋势。
(3)野外观察的实验结果,表中两组数据_______大于_______,_______大于________。说明___________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4)椒花蛾黑化的过程是自然选择通过保留有利基因型个体和淘汰不利基因型个体,导致种群的______发生定向的改变,这是生物进化的实质。
(5)黑色椒花蛾的形成并不是新物种的形成,新物种的形成标志是_______________。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