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一般情况下,下图的变化不表示为

A.叶片中叶绿素的含量
B.叶片中镁的含量
C.叶片中铁的含量
D.单位时间光合作用生产量(条件适宜)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叶片中叶绿素随幼叶的增长而增加,叶片衰老时,其叶绿素逐渐被分解而减少;镁是可移动元素,是叶绿素的成分。当叶绿素被分解掉以后,镁就转移到幼叶内合成新的叶绿素;由于叶片衰老时,代谢减慢,叶绿素含量减少,所以此时光合作用生产量也随之下降。而铁进入叶片后,形成难溶解的稳定化合物,不会随叶片的衰老而减少。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图甲表示某种植物光合速率受光照强度影响的变化曲线。图乙表示某种植物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的光合速率受CO2浓度影响的变化曲线。若环境因素突然由a点变为c点,则叶肉细胞中C3的含量将如何变化;若环境因素突然由c点变为b点,则叶肉细胞中C5的含量又将如何变化

A.升高升高
B.降低、基本一致
C.降低、升高
D.升高、基本一致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光合作用的物质变化。由a点变为c点,CO2浓度增强,CO2的固定增加,C3的含量升高;由c点变为b点,光照强度增加,C3的还原增加,则形成的C5含量升高;故选A。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用同位素示踪法研究元素和物质在生物体内的转移和变化途径是生物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下列相关的应用和结果错误的是
A.用3H标记亮氨酸,探究分泌蛋白质在细胞中的合成、运输与分泌途径
B.用32P等来做实验,发现根毛区是根尖吸收矿质离子最活跃的部位
C.用14C标记CO2最终探明了CO2中碳元素在光合作用中的转移途径
D.用35S标记噬菌体的DNA并以此侵染细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蛋白质是由氨基酸组成的,标记亮氨酸可以探究分泌蛋白质在细胞中的合成、运输与分泌途径,因此A正确。P是植物所需要的矿质元素,标记P可以观察到哪个部位是吸收矿质离子最活跃的部位,因此B正确。标记CO2中的C可以明确C元素在光合作用中的转移途径,因此C正确。DNA主要含的是P元素,而S元素是蛋白质的特征性元素,所以不能用S标记噬菌体的DNA,因此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同位素标记法的用处,意在考察考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理解运用能力以及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在动物细胞的物质运输中,属于自由扩散的是
A.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B.细胞外液中的O2进入肌细胞
C.细胞外液中的K+进入神经细胞
D.血浆中的碘进入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有自由扩散,例如氧和二氧化碳进出细胞膜;协助扩散,例如葡萄糖穿过红细胞的细胞膜;主动运输,例如 Na+ 、K+ 穿过细胞膜。根据题意分析可知:只有细胞外液中的O2进入肌细胞属于自由扩散。故选B。
考点:物质的跨膜运输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主要考查物质的跨膜运输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了解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实例。
本题难度:困难
5、选择题 在光合作用过程中,将ADP转化为ATP的场所是
A.叶绿体内膜上
B.叶绿体外膜上
C.类囊体薄膜上
D.叶绿体基质中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光合作用过程中,ATP的合成发生在光反应阶段,而光反应的场所在类囊体薄膜上。故选C
考点:本题考查光合作用过程及场所。
点评: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属于容易题。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