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根据上题病毒入侵机体后引起血液中抗体浓度变化的规律,为提高人体对病毒的免疫能力,应采取的措施是向人体注射
A.灭活抗原
B.抗体
C.抗生素
D.抗病毒药物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知识点为免疫调节。二次免疫的产生抗体的速度快,产生量高。为了提高人体对病毒的免疫能力,用抗原刺激机体可引发初次免疫使机体中产生记忆细胞和抗体,同时为了避免抗原对机体产生伤害,抗原要先灭活,答案为A。
本题难度:困难
2、选择题 长跑比赛中,运动员体内多种生理过程发生了改变。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机体产热大量增加,通过激素调节,引起皮肤毛细血管舒张
B.机体大量出汗导致失水较多,引起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减少
C.机体大量消耗血糖,导致胰岛A细胞和肾上腺髓质分泌活动增强
D.比赛结束后,乳酸积累过多造成机体内环境的PH明显下降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机体产热大量增加,通过激神经调节,引起皮肤毛细血管舒张,故A错。机体大量出汗导致失水较多,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引起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加,促使更多重吸收尿中水分,降低渗透压,故B错。血糖下降,导致胰岛A细胞和肾上腺髓质分泌活动增强,分泌更多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升高血糖,故C正确。内环境积累乳酸可以通过缓冲对物种酸碱中和,维持内环境PH稳定,故D错。
考点:本题考查内环境稳态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本题难度:困难
3、选择题 右图是人体组织内的各种结构示意图,A、B、C、D表示的是结构,①、②、③、④表示的是液体,有关此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②可以进人A、C、D
B.氧气浓度最高的液体是③
C.血红蛋白属于①的成分
D.①②③④组成了体液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据题图可知,A为毛细血管,B为血细胞,C为组织细胞,D为毛细淋巴管,①为血浆,②为组织液,③为细胞内液,④为淋巴。据内环境三种成分的关系,可知A错误;据氧气扩散的方向,细胞里是利用氧气的可知B错误;血红蛋白属于血细胞里的,C错误;体液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可知D正确;答案是D。
考点: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本题难度:困难
4、选择题 如图,人体胰岛素的合成、分泌与细胞内乳酸的含量有密切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初到高原,细胞内乳酸含量增多,从而促进胰岛素的合成和分泌
B.细胞内氧气和葡萄糖浓度的比值减小时,胰岛素合成加快
C.进食后,细胞内乳酸含量发生变化,从而抑制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
D.乳酸的含量变化是调控细胞内胰岛素原基因表达的信号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初到高原,空气氧气较少,细胞进行无氧呼吸,葡萄糖消耗增加,乳酸含量增多,促进胰岛素的合成和分泌;A正确。胰岛素具有促进葡萄糖氧化分解的作用,所以细胞内氧气和葡萄糖浓度的比值越小时,胰岛素合成加速;B正确。血糖上升使乳酸含量上升,促进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C错误。乳酸的含量增加能促进胰岛素合成,所以乳酸含量变化是调控细胞内胰岛素基因表达的信号,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呼吸和血糖调节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以及识图能力。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主要来源于
A.NaCl
B.葡萄糖
C.蛋白质
D.脂质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