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根据每个细胞中DNA相对含量不同,将某种连续增殖的动物细胞归为甲、乙、丙三组,每组细胞数如下图l所示。根据细胞中每条染色体的DNA含量在细胞周期中的变化绘制曲线,如下图2所示。下列有关图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图l中的乙组细胞全部位于图2中的AB段
B.图l中的甲组细胞全部位于图2中的DE段
C.图l中的丙组细胞有一部分染色体数目加倍
D.用药物抑制纺锤体形成,导致丙组细胞数增多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分析两图,图l中的甲组细胞位于图2中的OA段和DE段,故B项错误。 乙组细胞全部位于图2中的AB段,;丙组细胞全部位于图2中的BC段,BC段中后期的染色体数目加倍;用药物抑制纺锤体形成,可使细胞停留在前期,从而导致丙组细胞数增多。
考点:有丝分裂过程中DNA含量的变化
点评:本题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理解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属于中档题。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食物中的大分子物质,经消化后才能被小肠上皮细胞吸收的原因是
A.小肠中的各种消化酶
B.消化后的物质才能溶于水
C.细胞膜主要由磷脂和蛋白质组成
D.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食物中的大分子物质,不能被消化道直接吸收,必须经过消化水解为小分子后才能被吸收。
本题难度:困难
3、选择题 在制备X单克隆抗体的过程中,如果用a表示骨髓瘤细胞,b表示产生X抗体的浆细胞,c为产生Y抗体的浆细胞,促进细胞两两融合后,对融合细胞进行了两次筛选,其目的分别为
A.从aa、bb、ce、ab、ac、bc中选出ab、bc;从ab、be中选出ab
B.从aa、bb、ce、ab、ac、be中选出ab、bb;从ab、bb中选出bb
C.从aa、bb、cc、ab、ac、bc中选出ab、ac;从ab、ac中选出ab
D.从aa、bb、ce、ab、ac、be中选出ab、bc;从ab、bc中选出ab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制备单克隆抗体的过程中有两次筛选,第一次筛选的目的是筛选出杂交瘤细胞,第二次筛选是筛选出能产生特定的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故C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前期纺缍体的形成方式不同,末期细胞质分裂方式不同,染色体的行为也有差异
B.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中期的图像,清晰可见染色体、赤道板、细胞壁
C.蓝藻在分裂中期,染色体着丝点有序排列于细胞赤道板上,末期细胞中央由高尔基体囊泡形成细胞板,之后形成新细胞壁
D.人的受精卵卵裂时,细胞分裂中期染色体着丝点在纺缍丝的牵引下,排列于赤道板上,西瓜芽尖有丝分裂末期出现细胞板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基本相同:染色体复制以后,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赤道板是细胞中央位置,没有这个结构,显微镜中是看不到的;蓝藻是原核细胞,不进行有丝分裂。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增殖的方式等相关内容,意在考查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将置于阳光下的盆栽植物移至暗处,则细胞内三碳化合物与葡萄糖生成量的变化是? ?
A.C3突然增加,C6H12O6生成量减少
B.C3与C6H12O6生成量都减少
C.C3与C6H12O6生成量都增加
D.C3突然减少,C6H12O6生成量增加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光减弱,光反应产生的ATP减少,三碳化合物的还原减少,C3突然增加,C6H12O6生成量减少,故本题选A。
考点:光合作用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的理解能力,难度适中,解题的关键是明确光合作用的过程。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