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下列关于细胞学说及其内容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细胞学说揭示了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B.细胞学说认为一切动植物都是由一个细胞或多个细胞组成的
C.所有的细胞必定是由已存在的活细胞产生的
D.细胞学说的建立者主要是德国科学家施莱登、施旺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细胞学说揭示了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没有揭示多样性,故A错。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细胞学说的内容,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实验如图所示,将单细胞的地中海杯状藻先在近核外切断,再在近杯处切断(a),此中间的茎(b)置于海水中可再生一杯口(c),但将此杯口切掉后,不能再生第二个杯口(d)。下面描述正确的是

A.决定杯状藻的藻杯形态的遗传信息来自细胞质
B.杯状藻藻杯的形态发生是由细胞核和细胞质的遗传信息共同作用的结果
C.(b)能再生一杯口是因为(b)中含有由细胞核转录而来的信息
D.(d)不能再生一杯口是因为其内营养物质已耗尽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由于(b)内含有已转录生成的mRNA,因此可再生一杯口,(d)不能再生一杯口的原因是mRNA已被分解,而不是营养物质耗尽,此实验说明杯状藻的藻杯形态是由细胞核控制的。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下列关于真核生物生命活动发生场所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丙酮酸产生的场所是线粒体
B.乙烯合成的部位是植物体成熟部位
C.淋巴因子作用于B细胞发生在内环境
D.胰岛素基因转录的场所在细胞质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丙酮酸产生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产生后在有氧情况下进入线粒体,进行有氧呼吸的第二、三阶段;乙烯存在于植物体的各个部位,主要生理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而不是合成的部位是植物体成熟部位;胰岛素基因转录的场所在细胞核中而不是细胞质;所以ABD不正确。淋巴因子同效应T细胞产生后,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B细胞,所以是发生在内环境中,故C正确。
考点:细胞结构和功能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要求学生识记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细胞结构及其功能的理解。
本题难度:困难
4、选择题 艾滋病研究者发现,有1%~2%的HIV感染者并不发病,其原因是他们在感染HIV之前,体内存在三种名叫“阿尔法——防御素”的小分子蛋白质,以下对“阿尔法——防御素”的推测中不正确的是
A.一定含有N元素
B.一定都含有20种氨基酸
C.高温能破坏其结构
D.该小分子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由题中信息可知:“阿尔法——防御素”是小分子蛋白质。蛋白质的组成元素一定含有C、O、H、N;故A正确。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约有20种,但不是所有的蛋白质一定都含有20种氨基酸;故B错误。高温能破坏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使蛋白质变性甚至失活;故C正确。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故D正确。
考点:本题以“阿尔法——防御素”为素材,考查蛋白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审题能力、识记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属于中等难度题。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下列物质能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的是
A.蔗糖
B.葡萄糖
C.淀粉
D.纤维素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还原糖能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还原糖包括所有的单糖、二糖中的麦芽糖和乳糖,故本题选B。蔗糖、淀粉、纤维素均不属于还原糖。
考点:本题考查了还原糖的鉴定,意在考查考生能识记并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