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下图是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装置示意图,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两个装置均需要在黑暗条件下进行
B.装置乙在Ⅲ处可检测到有酒精生成
C.装置乙中应让Ⅱ先静置一会再与Ⅲ连接
D.装置甲中NaOH的作用是吸收Ⅰ处的CO2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酵母菌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因此光照条件不会影响该实验,所以两个装置都不需要在黑暗条件下进行,故A错误;装置乙在Ⅱ处可检测到有酒精生成,在Ⅲ处可检测到有CO2生成,故B错误;装置乙是探究酵母菌无氧呼吸的,实验开始时应让Ⅱ先静置一会以消耗其中的空气,然后再与Ⅲ连接,故C正确;装置甲中NaOH的作用是吸收除去空气中的CO2,故D错误。故选C
考点:本题考查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
点评: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实验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属于容易题。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氮是以什么方式进入高等植物体内的
A.氮气
B.硝酸盐和铵盐
C.一氧化氮
D.氨气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考查氮进入植物体内的方式。高等植物体内的物质一部分来自植物体从环境吸收的,另一部分是吸收的物质在体内转化来的。植物体内的氮素,如蛋白质和核酸中的氮,是植物主要由根从土壤吸收来的,根吸收氮素的形式是离子形式。以上四选项中,植物不能直接吸收氮气、一氧化氮和氨气。
本题难度:困难
3、选择题 驱蚊草(又名蚊净香草)含有香茅醛,能散发出一种特殊的柠檬型香气,从而达到驱蚊且对人体无害的效果。驱蚊草是把天竺葵的原生质体和香茅草的原生质体进行诱导融合培育而成的。下列关于驱蚊草培育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驱蚊草培育利用的是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其中杂种细胞的形成标志着该技术的完成
B.驱蚊草培育过程要用到纤维素酶、果胶酶
C.驱蚊草培育过程中无愈伤组织和试管苗形成
D.驱蚊草不能通过天竺葵和香茅草杂交而获得,是因为不同物种间存在生殖隔离
参考答案:B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驱蚊草培育利用的是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驱蚊草的形成标志着该技术的完成,故A错;驱蚊草培育过程要用到纤维素酶、果胶酶去除天竺葵体细胞和香茅草体细胞的细胞壁,故B正确;驱蚊草培育过程中,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法将杂种细胞培养成杂种植株,所以该过程有愈伤组织和试管苗形成,故C错;天竺葵和香茅草是不同的物种,两者之间存在生殖隔离,不能通过传统的杂交育种方法形成驱蚊草,故D正确。故选BD
考点:本题考查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
点评: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应用能力,属于容易题。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下面各曲线图所表示的不正确的是

A.图①表示小白鼠呼吸耗氧量随其生活环境温度不同而变化的情况
B.图②阴影部分表示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合理开采的叶面积指数为6
C.图③表示一片小树林中一天内CO2变化情况
D.图④表示在大豆种子萌发成功苗的过程中,有机物含量的变化情况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利用坐标曲线图考查光合作用的呼吸作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解答此类试题时,首先,必须理解图形所表达的意思,观察所提供的坐标(横轴、纵轴各表示什么),识准曲线所代表的含义。
图①因为小白鼠是恒温动物,当外界环境温度低时进行体温调节,增加产热量来御寒,即新陈代谢速率快,耗氧量多。随着外界温度升高,新陈代谢减慢,耗氧量减少,A正确。
图②叶面积指数是影响光合作用的主要生物因素,它反映了叶片的总面积。在一定范围内随叶面积指数的增加,光合作用的总量也增加。但若种植过密,叶面积指数过大时,因叶片之间相互遮挡,下层叶片得不到充足的光照,加之田间通风不畅,CO2浓度低,导致光合作用减弱,而呼吸作用明显增强,光合作用及有机物的积累量反而下降。由图可知,叶面积指数为6时,随着叶面积指数增加,因呼吸作用不断加强,干物质量下降。因此,合理开采的叶面积指数为6,B正确。
图③这个图是植物一天中光合作用吸收CO2的曲线,而环境中的CO2浓度应与这个图的趋势正好相反,?C错误。
图④在大豆种子萌发成功苗的过程中,总体来看,曲线是先下降,再快速上升。在曲线的最低点之前,由于种子吸水造成的有机物含量相对降低,同时此阶段种子只进行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为细胞分裂提供能量和必须物质,所以有机物含量下降。在曲线的最低点之后的快速上升阶段是因为此时种子已经长出进行光合作用的器官,开始进行光合作用,而呼吸作用是不会停止的。上升的原因是因为光合作用的速率远大于呼吸作用速率,D正确。
本题难度:困难
5、选择题 请指出无丝分裂、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共有的选项
A.纺锤体的形成
B.着丝点分裂
C.染色体数目减半
D.DNA复制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无丝分裂只有染色体数目减半、DNA复制;有丝分裂有纺锤体的形成、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减半、DNA复制;减数分裂只有纺锤体的形成、着丝点分裂、DNA复制。故本题选D。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