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利用同位素标记法,弄清了许多发生在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的详细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5N标记核苷酸弄清了分裂期染色体的数量变化
B.用180标记H2O和CO2有力的证明明了CO2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C.用14C标记CO2探明了CO2中碳元素在光合作用中的转移途径
D.用35S标记噬菌体的DNA,并以此噬菌体去侵染细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DNA复制是半保留复制,用15N标记核苷酸对染色体数量变化在一个细胞周期内没有太大意义,故A错误。用180标记H2O说明了氧气完全来源于水中的氧,标记二氧化碳中的C证明了有机物中的C来源于二氧化碳,故B错误,C正确。用S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用P标记噬菌体的DNA,故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同位素标记法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本题难度:困难
2、选择题 下列关于动物细胞培养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为了防止培养过程中细菌的污染可以在培养液中添加抗生素
B.细胞培养液中必须有糖、氨基酸等化合物以及动物血清等天然成分
C.空气中含有体积分数为5%的CO2主要作用是维持培养液的pH
D.培养液应定期更换以防止代谢产物积累对细胞自身造成危害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A.在进行动物细胞培养液时,为了防止培养过程被细菌污染,可以在培养液中添加抗生素
B.细胞培养液中必须有糖、氨基酸等营养物质。由于人们对细胞所需的营养物质还没有完全搞清楚,因此,在培养基中通常需加入动物血清、血浆等天然成分,而不是必须加入这些成分。
C.空气中含有体积分数为5%的CO2主要作用是维持培养液的pH
D.培养液应定期更换以防止代谢产物积累对细胞自身造成危害
考点:本题考查动物细胞培养液的相关内容。
点评:动物细胞培养条件:
(1)无菌、无毒的环境:①消毒、灭菌②添加一定量的抗生素③定期更换培养液,以清除代谢废物。
(2)营养物质:糖、氨基酸、促生长因子、无机盐、微量元素等应用物质,通常还需加入血清、血浆等天然物质。
(3)适宜的温度和PH。
(4)气体环境:95%空气(细胞代谢必需的)和5%的CO2(CO2的作用是:维持培养液的PH)。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酵母菌广泛用于发酵,为研究酒精发酵的产物,某研究小组设计了如图装置。1号、2号试管中均加入3mL蒸馏水和少许0.1%BTB溶液至蓝绿色(水为较强酸性时,BTB液呈黄色).下列有关评价合理的是( )

A.1号管可以去除,应将1号管中BTB液换成澄清石灰水
B.该装置无法检验酒精的生成,仍需再补充其他装置
C.温度偏高,导致发酵管内O2少,酵母菌繁殖速度减慢,不利于发酵
D.为使发酵管中尽量少的含有O2,应先将葡萄糖液煮沸,待冷却后加入鲜酵母,再加少许石蜡油,使之浮于混合液表面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1号试管是空白对照组,排除空气等环境因素对BTB液检测的影响;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的酒精存在于发酵管中,可以检验酒精的生成;温度偏高,发酵管中氧气含量少,有利于酵母菌的发酵;将葡萄糖液煮沸,有利于排除其中的氧气,同时加少许石蜡油,排除空气中氧气的影响,使得发酵管中氧气含量尽可能少。
考点:考查酵母菌的酒精发酵。
点评:难度中等,理解实验装置的注意事项。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下图是ATP与ADP之间的转化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A为ATP,B为ADP
B.能量1和能量2来源相同
C.酶1和酶2不是同一种酶
D.X1和X2是同一种物质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根据ATP与ADP之间的转化特点可知,A为ATP,B为ADP,A正确;ATP水解释放的能量用于细胞的各项生命活动,ATP合成所需的能量主要来自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等生理过程,B错误;酶具有专一性,催化ATP合成和ATP水解的酶不同,C正确;图中的X1和X2都是磷酸,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ATP与ADP之间的转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ATP与ADP之间转化的理解情况。
本题难度:困难
5、选择题 下列有关酶与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因细菌没有线粒体,细菌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不是ATP
B.因细菌也有核糖体,细菌体内的蛋白质成分的酶的合成场所与真核生物相同
C.虽细菌也有细胞膜,但细菌对外界物质的吸收不具有选择性
D.因细菌没有大的液泡,故高浓度盐水对其没有影响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细菌为原核生物,不含有线粒体,但仍可以产生ATP,作为直接供能物质,A错误;蛋白质在核糖体上合成,蛋白质的酶均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B正确;细菌的细胞膜也具有选择透过性,C错误;细菌没有大液泡,但它的细胞膜可以相当于半透膜,细胞质与外界溶液有浓度差,所以也可以发生渗透作用,放在较高浓度的盐水中也会失水过多而死亡,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细菌及酶与ATP合成的知识。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