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当环境温度从35℃降至15℃,人体耗氧量、皮肤血流量及体内酶活性的变化依次为
A.增加、减少、不变
B.减少、增加、不变
C.减少、减少、降低
D.增加、减少、降低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2、选择题 2011年5月丹阳一户瓜农种植的几十亩西瓜莫名“爆炸”的消息传出,将西瓜膨大剂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西瓜膨大剂是由日本科学家在上世纪80年代人工合成的一种化合物,作用效果持久,应用广泛。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西瓜膨大剂是一种植物激素,从其能推断应该属于生长素的一种
B.过量使用西瓜膨大剂,其残留部分很可能造成青少年摄入过量激素从而导致发育过快
C.将生长素类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涂在二倍体西瓜未受精的子房壁上,可能得到无子西瓜
D.高浓度的生长素能够促进乙烯的产生,从而促进子房壁发育为成熟的果实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西瓜膨大剂,是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具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属于植物生长调节剂,A错误。植物激素不同于动物的性激素,过量摄入对青少年的发育不会造成影响,B错误。生长素能促进结实、获得无子果实,C正确。乙烯能促进果实成熟,但是高浓度的生长素对乙烯的产生不起作用,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基因工程的基本理论,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生长素对果实的发育与成熟具有重要作用
B.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高浓度促进生长,低浓度抑制生长
C.根的向地生长和茎的背地生长都能体现植物生长素对生长作用的两重性
D.在植物组织培养中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不同配比会影响组织分化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生长素没有促进果实成熟的作用,故A错误。生长素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故B错误。只有根的向地性体现了生长素的两重性,故C错误。植物组织培养中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不同配比会影响组织分化,故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植物激素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识记理解掌握程度。
本题难度:困难
4、选择题 图为体液免疫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②④过程都需要识别抗原,⑤过程主要发生在内环境中
B.骨髓造血干细胞可分化成B细胞,不能分化成T细胞
C.一个浆细胞可以产生多种相应的抗体
D.机体再次受到同种抗原刺激可在短时间内发生⑤反应,因为③过程可迅速完成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T细胞和记忆细胞都需要识别抗原,抗原抗体的结合发生在内环境中,故A正确。骨髓造血干细胞既能分化成B细胞也能分化成T细胞,故B错误。一个浆细胞只能产生一种抗体,故C错误。机体再次受到同种抗原刺激可在短时间内发生④反应,故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免疫调节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识记理解掌握程度。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下列在特异性免疫中能起免疫作用的物质是
①凝集素 ②抗毒素 ③类毒素 ④外毒素 ⑤干扰素 ⑥抗生素
A.:①②⑤
B.:②④⑥
C.:③④⑥
D.:①③⑤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外毒素是由细菌在生长过程中由细胞内分泌到细胞外的毒性物质。
类毒素是细菌的外毒素经0.3~0.4%甲醛处理,毒性消失仍留其免疫原性,即成类毒素。
抗毒素是一类含有抗体的免疫血清制品。是将类毒素或毒素给马或其他大动物注射,使动物血清内产生大量抗体,然后将含有抗体的动物血清精制浓缩而成的,如破伤风抗毒素、肉毒抗毒素、白喉抗毒素及蛇毒抗毒素等。抗毒素实质上是抗体,可中和相应的毒素,使其失去毒性。
凝集素是指一种从各种植物,无脊椎动物和高等动物中提纯的糖蛋白或结合糖的蛋白,因其能凝集红血球(含血型物质),故名凝集素。
干扰素是一种蛋白质,当人体在遇到病毒侵入时,会自动产生。它是人体内对抗病毒入侵的最快反应部队,当体内干扰素制造不足时,会增加疾病感染的严重性。
抗生素又称抗菌素。是由一些微生物合成的、能抑制或杀灭某些病原体的化学物质。抗生素是微生物的一种次生代谢产物,少量低浓度使用时能对另一种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起抑制或杀灭作用。其中类毒素、外毒素与抗生素都可以做抗原,并不是免疫物质。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