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已知某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和30℃。图1表示该植物在25℃时光合强度与光照强度的关系。若将温度提高到30℃(原来光照强度和CO2浓度不变,),从理论上分析,图中相应点的移动应该是

A.a点上移,b点左移,m值增加
B.a点下移,b点左移,m值不变
C.a点下移,b点右移,m值下降
D.a点下移,b点不移,m值上升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温度由25℃升高到30℃,对于呼吸作用而言,达到最适温度,呼吸速率增大;对于光合速率而言,超过最适温度,光合速率下降。因此a点因呼吸作用加强而往下移,b点为光补偿点,一方面是呼吸作用加强,需较强的光照强度才能产生与呼吸作用消耗量相当的有机物,另一方面是光合速率下降,产生有机物速率也下降,也需较强的光照强度才能产生与原来相等量的有机物,所以b点将往右移;m点则因温度超过最适温度,酶活性下降,而往下移。故选C
考点:本题综合考查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
点评: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审题能力和分析曲线图的能力,属于中等难度题。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下图所示为细胞分裂的一个细胞周期,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乙的过程表示分裂间期
B.乙→甲的过程表示分裂期
C.一个细胞周期是指甲→甲的全过程
D.一个细胞周期是指乙→乙的全过程
参考答案:AB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细胞周期是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次分裂完成时为止。?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其中分裂间期历时长占细胞周期的90%--95%。由此可知,图中乙→甲的过程表示分裂间期,甲→乙的过程表示分裂期,乙→乙的全过程表示一个细胞周期。故选ABC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周期。
点评: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属于容易题。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下表是某校生物兴趣小组探究酶的专一性及影响酶活性因素的实验设计及结果。
A.该实验的自变量是酶的种类和温度
B.本实验的因变量是红黄色的深浅程度
C.可用于探究酶具有专一性的实验组合有①④或②⑤
D.本实验可用碘液代替本尼迪特试剂进行结果的检测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自变量是在实验过程中可以变化的量,根据表格可以看出本实验有两个自变量,即底物的种类(淀粉和蔗糖)和温度(40℃、60℃、80℃),A项错误;因变量是在实验过程中随自变量变化而变化的量,故本题中因变量是红黄色的有无及深浅程度,B项错误;探究酶的专一性可用同一种酶不同底物或同一底物不同酶来检测,①④或②⑤组合都属于同一种酶不同底物,C项正确;本实验不能用碘液来代替本尼迪特试剂,因为蔗糖及蔗糖水解的产物都不能和碘液发生颜色反应,D项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酶的专一性的实验设计,意在考查考生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的能力。
本题难度:困难
4、选择题 若要在普通显微镜下观察到质壁分离、线粒体和脂肪,下列四组材料中选择正确的是
A.口腔上皮、洋葱鳞片叶、花生子叶
B.根尖分生区、花生子叶、洋葱鳞片叶
C.洋葱鳞片叶、口腔上皮、花生子叶
D.根尖分生区、口腔上皮、花生子叶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观察质壁分离应选择成熟的植物细胞,具有大的有色液泡,口腔上皮和根尖分生区不符合要求,洋葱鳞片叶符合要求;观察线粒体应选择含线粒体的细胞,颜色较浅,洋葱鳞片叶有色,不符合要求,口腔上皮符合要求;观察脂肪应选择富含脂肪的细胞,颜色较浅,花生子叶符合要求。
考点:本题考查实验材料的选择。
点评:本题难度中等,属于考纲理解层次。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实验材料选择的要求。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生物科学是实验科学,下面是某同学对生物科学的几个经典科学实验分析,其中正确的是
①德国科学家萨克斯将绿色叶片饥饿处理后进行半边遮光处理的实验,证明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
②美国科学家恩格尔曼用水绵进行光合作用实验,证明了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③美国科学家鲁宾和卡门利用同位素标记法实验,证明了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来自水。
④施莱登、施旺创立的《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的多样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将绿色叶片饥饿处理后进行半边遮光处理,结果遮光部位无淀粉产生,曝光部位有淀粉产生,表明光能转变成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恩格尔曼用水绵进行光合作用实验,证明了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鲁宾和卡门利用同位素标记法实验,证明了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来自水;《细胞学说》揭示了生物的统一性。所以A正确,B、C、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课本中几个经典实验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生物科学发展过程中经典实验的认识情况。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