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将萎蔫的菜叶放入清水中,菜叶细胞中的水分子能够得到恢复的原因是:
A.自由扩散;
B.主动吸水;
C.自由扩散和主动运输;
D.主动运输。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2、选择题 蛙的神经元内、外Na+浓度分别是15mmol/L和120mmol/L。在膜电位由外正内负转变为外负内正过程中有Na+流入细胞,膜电位恢复过程中有Na+排出细胞。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Na+流入是易化扩散,排出是主动转运
B.Na+流入和排出都是主动转运
C.Na+流入是主动转运,排出是易化扩散
D.Na+流入和排出都是被动转运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神经元上动作电位是由的Na+内流造成的,顺浓度梯度运输,没有消耗能量,为被动运输中的协助扩散,而恢复静息电位时,Na+排出,逆浓度梯度运输,需要消耗能量,所以为主动运输;故选A。
考点:物质的跨膜运输和神经调节.
点评:本题提升了学生获取题干信息、审题能力,注重学生的基础知识的过关。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下列哪种物质是用右图所示的运输方式进入细胞的?

A.CO2
B.甘油
C.氨基酸
D.胰岛素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由图可知是低浓度到高浓度,需要载体蛋白和能量,是主动运输,二氧化碳和甘油是通过自由扩散进出细胞,故A、B错误。氨基酸是通过主动运输,故C正确。胰岛素是大分子是通过胞吐作用,故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物质进出细胞方式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识记理解掌握程度。
本题难度:困难
4、选择题 下列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大分子物质只能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入细胞
B.mRNA在细胞核中合成后进入细胞质中需要跨过4层磷脂双分子层
C.水稻叶肉细胞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进入相邻细胞的线粒体,要跨过6层磷脂分子
D.分泌蛋白的合成、运输和分泌过程中跨过0层生物膜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大分子物质只能通过胞吞的方式进入细胞,故A错。mRNA在细胞核中合成后进入细胞质中,是通过核孔,不穿过生物膜,故B错。水稻叶肉细胞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进入相邻细胞的线粒体,要通过2层细胞膜和2层线粒体膜,共8层磷脂分子,故C错。分泌蛋白的合成、运输和分泌过程中都没有穿过生物膜,是依赖生物膜的流动性,发生膜的融合,故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物质跨膜运输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力。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某同学进行实验,甲图为实验开始状态,乙图为实验结束状态。他在乙图的实验结果的基础上继续实验,探究蔗糖的水解产物能否通过半透膜。他在乙图中的a、b两管中加入蔗糖酶,在适宜条件经过一段时间后,用斐林试剂对两管的液体进行鉴定并观察两管液面的变化。下列对该实验的结果和结论预测准确的是

A.如果两管的液体都可以与斐林试剂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且液面高度差减小,说明水解产物可以通过半透膜
B.如果b内的液体可以与斐林试剂产生砖红色沉淀而a不能,说明水解产物不能通过,且两管的液面高度差不变
C.如果两管的液体都能与斐林试剂产生砖红色沉淀,说明水解产物可以通过半透膜,但此时两管的液面高度差不变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蔗糖是在分子物质,不能透过半透膜,故b管液面会上升。蔗糖在蔗糖酶作用下生成葡萄糖和果糖,葡萄糖和果糖是还原糖,可以和斐林试剂共热产生砖红色沉淀。因此,要探究蔗糖的水解产生能否通过半透膜,可以向a、b管中加入等量的蔗糖酶溶液,然后各吸取少量与斐林试剂共热,观察有无砖红色沉淀的产生来判断。如果蔗糖水解产物能通过半透膜,然a、b两管液面高度差会缩小,均能与斐林试剂共热产生成砖红色沉淀。如果蔗糖水解产物不能通过半透膜,则两管液面高度差会增大,且只有b侧管中液体能与斐林试剂共热产生砖红色沉淀。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