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卫生防疫站在对某学校学生作健康检查时,随机抽出该校男女生各100人,测知男性色盲患者9人,女性色盲者4人,携带者7人,则该学校学生中的色盲基因频率是
A.8%
B.6%
C.12%
D.16%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根据色盲的特点写出个体的基因型,再依据计算公式进行计算,色盲基因频率=(4×2+7+9)÷(100×2+100)=8%。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结构,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要点。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下列各项生物进化观点中,不是达尔文提出的是
A.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
B.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一个重要动力和机制
C.种群中普遍存在可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前提
D.自然选择是适应进化的唯一因素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达尔文进化论是以个体为基本单位的,故A错误。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重要动力,故B正确。可遗传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故C正确。自然选择决定进化的方向,故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生物进化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识记理解掌握程度。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海洋中专营群居生活的红鲷鱼有一种奇怪的现象,即在缺少雄性红鲷鱼的雌鱼群体中,总会有一条雌鱼变成雄鱼,且身体也变得比其他雌鱼健壮。为解释这一现象,有人做了如下两组实验(如图,注:两组红鲷鱼生长状况、条件及饲喂时间都相同)。该实验说明
A.环境因素对生物的性状表现起决定性作用
B.生物的性状表现由遗传物质决定
C.生物的性状表现是基因型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D.雌性红鲷鱼由雌转雄与红鲷鱼的激素调节有关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分析题中第一组实验可知,雌鱼缸中,即使没有一条雄鱼,只要雌鱼感受到周围环境中有雄鱼存在,雌鱼群体中就不会有一条雌鱼变成雄鱼;分析题中第二组实验可知,不让雌鱼感受到周围环境中有雄鱼存在,此时雌鱼群体中就会有一条雌鱼变成雄鱼;这说明生物的性状表现既受基因型制约,也受到环境相互作用的影响。C正确。故本题选C。
考点:本题考查生物表现型与基因型和环境关系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表现型、基因型、环境三者关系的知识要点的理解,具有利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题难度:困难
4、选择题 某一种群的个体中基因型为BB、Bb、bb的个体数量之比为5:2:1,则该种群中B基因的频率为
A.75%
B.62.5%
C.60%
D.50%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干可知,BB的基因型频率为5/8,Bb的概率为2/8,bb的概率为1/8;因此B的基因频率为5/8+1/2×2/8=75%,故A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基因频率的计算,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长期使用某种农药,会发现灭虫效果越来越差,这是因为有些害虫产生了抗药性。根据达尔文的观点,害虫产生抗药性的原因是
A.害虫对农药进行选择的结果
B.定向变异的结果
C.遗传的结果
D.农药对害虫的抗药变异进行选择的结果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根据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而自然选择是定向的,定向的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本题中农药是环境,由它对害虫产生的不定向变异进行选择,使抗药性强的个体得到保留,不抗药或抗药性弱的个体被淘汰掉,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害虫的抗药性在代代积累的过程中逐渐增强,而农药的灭虫效果也就越来越差了。所以D选项正确。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