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白血病是一种常见的造血组织肿瘤性疾病。该病是由于造血干细胞中原癌基因发生突变,使之变成不受机体控制、连续进行分裂的恶性增殖细胞。而在正常的情况下,人体血液中的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都是通过造血干细胞形成的。正常的造血干细胞通过下列哪些过程完成对血细胞的补充
①细胞增殖 ②细胞分化 ③细胞凋亡
A.①
B.②
C.①②
D.①②③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通过分裂、分化形成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以及B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等,而细胞凋亡是使细胞数目减少。故选C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分裂、分化和细胞凋亡的相关知识。
点评: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属于容易题。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酪氨酸酶存在于正常人的皮肤和毛囊等处的细胞中,它能促使酪氨酸转变为黑色素,若编码此酶的基因发生了突变将导致白化病,这种现象说明
A.性状的改变与基因无关
B.性状能控制基因的表达
C.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性状
D.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性状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有两种方式:一是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一是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从题中所给的信息可知,C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双链DNA分子的一条链中,A占25%,T占3%,在双链中A与T之比为
A.25∶3
B.3∶25
C.1∶1
D.3∶1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在双链DNA中,A=T。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某DNA分子共有m个碱基,其中含胞嘧啶a个,则该DNA分子复制4次,需要游离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数为
A.15(m-a)
B.16(m-a)
C.15(1/2×m-a)
D.16(2 m-a)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DNA复制的有关内容。某DNA分子共有m个碱基,其中含胞嘧啶a个,则含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数为(m-2a)/2个。DNA分子复制4次,相当于形成新的15个DNA分子,故需要游离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数为15×m-2a)/2=15(1/2×m-a) 。故本题选C。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下图一是某生物有丝分裂过程中的某时期分裂图象,图二是分裂各阶段细胞的核DNA?和细胞质中信使RNA含量的变化曲线。

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诱变育种中,诱变剂发挥作用的时期是图二中的b阶段
B.如果将该生物的细胞培养在含3H标记的胸腺嘧啶核糖核苷酸的培养液中,当细胞处于图一所示的时期时,细胞核中的DNA全部含放射性
C.图二中d—e段rmqNA含量明显减少的原因是染色体高度螺旋化,无法进行转录
D.图一所示的下一个时期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A.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时期是图二中的b阶段,DNA复制容易出现差错;正确。
B.细胞培养在含3H标记的胸腺嘧啶核糖核苷酸,RNA的基本单位,细胞处于图一所示的时期时,细胞核中的DNA没有含放射性;错误。
C.图二中d—e段RNA含量明显减少的原因是处于分裂期,染色体高度螺旋化,无法进行转录;正确。
D.图一中期,下一个时期后期的特点是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正确。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