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下列在特异性免疫中能起免疫作用的物质是
①凝集素 ②抗毒素 ③类毒素 ④外毒素 ⑤干扰素 ⑥抗生素
A.:①②⑤
B.:②④⑥
C.:③④⑥
D.:①③⑤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外毒素是由细菌在生长过程中由细胞内分泌到细胞外的毒性物质。
类毒素是细菌的外毒素经0.3~0.4%甲醛处理,毒性消失仍留其免疫原性,即成类毒素。
抗毒素是一类含有抗体的免疫血清制品。是将类毒素或毒素给马或其他大动物注射,使动物血清内产生大量抗体,然后将含有抗体的动物血清精制浓缩而成的,如破伤风抗毒素、肉毒抗毒素、白喉抗毒素及蛇毒抗毒素等。抗毒素实质上是抗体,可中和相应的毒素,使其失去毒性。
凝集素是指一种从各种植物,无脊椎动物和高等动物中提纯的糖蛋白或结合糖的蛋白,因其能凝集红血球(含血型物质),故名凝集素。
干扰素是一种蛋白质,当人体在遇到病毒侵入时,会自动产生。它是人体内对抗病毒入侵的最快反应部队,当体内干扰素制造不足时,会增加疾病感染的严重性。
抗生素又称抗菌素。是由一些微生物合成的、能抑制或杀灭某些病原体的化学物质。抗生素是微生物的一种次生代谢产物,少量低浓度使用时能对另一种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起抑制或杀灭作用。其中类毒素、外毒素与抗生素都可以做抗原,并不是免疫物质。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下列关于免疫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免疫系统的功能越强越好
B.免疫功能失调也可引起疾病
C.将侵入细胞内的病毒清除要靠细胞免疫
D.免疫系统通常不能清除侵入细胞内的病毒
参考答案:C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免疫功能过高引起自身免疫病或过敏反应,免疫功能失调引起内环境稳态被破坏,从而引起疾病,将侵入细胞内的病毒清除主要靠细胞免疫,所以BC选项正确。
考点:考查免疫系统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下列关于突触的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构成
B.突触中兴奋传递的速率比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率小
C.神经递质的释放一定会引起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
D.突触后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是一种通道蛋白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构成,突触中兴奋传递的速率比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率小,存在时间延搁,神经递质的释放不一定会引起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突触后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是一种通道蛋白,所以C选项错误。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内环境稳态是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B.人喝醉酒走路不稳跟小脑有关
C.低级中枢不受高级中枢的控制,例如膝跳反射的神经中枢只是脊髓
D.短期记忆跟新突触的建立有关,长期记忆跟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的建立有关
参考答案:A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内环境稳态是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小脑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喝醉酒走路不稳与小脑有关;低级中枢受相应的高级中枢控制;短期记忆主要与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的建立有关;长期记忆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考点:考查内环境稳态以及神经调节的知识。
点评:难度中等,熟记内环境稳态的意义以及人体神经中枢的功能。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如图所示,甘氨酸能使突触后膜的Cl-通道开放,使Cl-内流,可使突触后膜的膜外正电位更高。有关甘氨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
B.甘氨酸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被释放到突触间隙
C.使突触后神经元抑制
D.甘氨酸不属于神经递质的一种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甘氨酸属于抑制作用的神经递质,此递质通过胞吐的方式释放到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特异性受体结合,使离子通道开放,提高膜对钾离子、氯离子,尤其是氯离子的通透性,使突触后膜的膜电位增大、出现突触后膜超极化,称为抑制性突触后电位,持续时间也约10毫秒。此时,突触后神经元不易去极化,不易发生兴奋,表现为突触后神经元活动的抑制。故正确答案选C。
考点: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导
点评:本题考查了抑制性神经递质,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属于中档题。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