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下列有关实验原理、实验操作方法及结果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脂肪鉴定时,可观察到细胞中被苏丹Ⅳ染液染成橘黄色的圆形小颗粒
B.提取色素时,取新鲜的菠菜叶,加少许SiO2和丙酮,研磨液呈黄绿色,这是由于菠菜叶用量太少
C.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实验中,加入斐林试剂并水浴加热后出现砖红色沉淀,说明淀粉已被水解
D.DNA的粗提取和鉴定实验中,先后两次向烧杯中加入蒸馏水的作用分别是使血红细胞破裂、增大DNA的溶解度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下列关于DNA粗提取与鉴定实验中所使用的试剂、操作及作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试剂:柠檬酸钠溶液? 操作:与鸡血混合? 作用:防止血液凝固
B.试剂:蒸馏水?操作:与鸡血细胞混合? 作用:保持细胞形状
C.试剂:蒸馏水?操作:加入到溶解有DNA的2mol/L的NaCl溶液中? 作用:降低NaCl溶液的浓度,使DNA析出
D.试剂:二苯胺试剂?操作:DNA与二苯胺在沸水浴的条件下发生蓝色反应? 作用:鉴定DNA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连线题 下图是组成生物体的某种物质,请分析完成下列问题:

(1)A由_________等元素组成。
(2)B的名称叫_________,其结构通式是_____________。
(3)C是_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
(4)D是____________,可消除外来蛋白质对身体的_______________。
(5)由3分子的B结合在一起的过程叫__________。该过程共脱去_______分子水,形成______个______键。
参考答案:(1)C、H、O、N
(2)氨基酸? ?
(3)消化酶? 催化
(4)抗体? 侵害
(5)脱水缩合? 2? 2? 肽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萌发的禾谷类种子中淀粉酶的含量显著增高,主要有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α-淀粉酶不耐酸、较耐热,在pH为3.6、0℃下可迅速失活,而β-淀粉酶耐酸、不耐热,在70℃条件下15min后失活。根据它们的这种特性,可分别测定一种酶的催化效率。某实验小组进行了“提取小麦种子中α-淀粉酶并测定α-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的最适温度”等相关实验。
实验材料:萌发3天的小麦种子(芽长约lcm)。
主要试剂及仪器:1mg/mL的标准麦芽糖溶液、5%的可溶性淀粉溶液、碘液、蒸馏水、石英砂、恒温水浴锅等。
实验步骤:步骤一:制备酶溶液。

步骤二:略。
步骤三:取6支干净的、体积相同并具刻度的试管依次编号,按下表要求加入试剂,再观察各试管内的颜色变化(注:+表示碘液变蓝色,表示碘液不变色)。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资料表明:小麦种子发芽时,胚产生赤霉素,赤霉素扩散到糊粉层,诱导淀粉酶的合成。赤霉索诱导淀粉酶合成的主要机理是_________。选用萌发的小麦种子提取酶液的主要理由是__________。
(2)步骤二的具体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
(3)加入碘液,振荡后观察颜色变化,发现试管4中碘液不变色,能否据此推断α-淀粉酶的最适合温度一定是60℃?_______。理由是______。该实验中不能选用斐林试剂检测实验结果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
(4)若要进一步研究小麦种子中β-淀粉酶的最适温度,则需获得β-淀粉酶保持活性而α-淀粉酶失活的酶溶液。请简要写出制各该种酶溶液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赤霉素诱导淀粉酶基因的表达? 小麦种子(含淀粉丰富)萌发时形成大量淀粉酶
(2)将酶液置于70℃水浴中15min,取出后迅速冷却
(3)不一定? 该实验只能说明60℃时该酶的活性比其他实验温度下高,而不能说明比40℃至80℃间的其他温度下活性高(或需进一步在40℃~80℃范围内设置温度梯度,比较其他温度与60℃时该酶的活性)? 利用斐林试剂检测时需要水浴加热,会改变了该实验中的自变量(温度),影响实验最终结果
(4)将步骤一中制取的酶液置于pH为3.6、温度为0℃下的环境中短暂时间,使α-淀粉酶失去活性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5、综合题 为探究植酸酶对鲈鱼生长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研究者设计并进行了相关实验,实验步骤及结果如下:
①鲈鱼的驯养:将从海洋中捕获的鲈鱼鱼苗在浮式海水网箱中饲养14d,用普通饲料投喂,备用。
②饲料的配制:在每千克普通饲料中添加200mg植酸酶,配制成加酶饲料;并将普通饲料和加酶饲料分别制成大小相同的颗粒,烘干后储存。
③鲈鱼的饲养:挑选体格健壮、大小一致的鲈鱼随机分组,放养于规格相同的浮式海水网箱中,放养密度为60尾/箱。给对照组的鲈鱼定时投喂适量的普通饲料,给实验组的鲈鱼同时投喂等量加酶饲料。
④称重并记录:投喂8周后,从每个网箱中随机取20尾鲈鱼称重。结果显示,对照组、实验组鱼体平均增重率分别为859.3%、947.2%。
⑤制备鲈鱼肠道中消化酶样品,并分别测定消化酶的活性,结果如下表。

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①中选用鲈鱼鱼苗而不是成体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实验前的驯养是为了___________。
(2)步骤②中将配制好的饲料进行烘干要特别注意____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
(3)步骤③中还应控制好的无关变量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
(4)本实验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__________。
(5)推测鲈鱼的食性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成体生长缓慢,实验效果不明显? 让鲈鱼适应实验养殖环境
(2)温度不能过高? 高温会使植酸酶变性而失去活性
(3)水温、盐度和溶解氧等
(4)添加植酸酶的饲料促进鲈鱼幼体的生长;植酸酶能提高肠道中蛋白酶的活性,而对肠道中脂肪酶和淀粉酶的活性影响较小
(5)肉食性,其肠道中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脂肪酶和淀粉酶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