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下图为某二倍体动物体内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示意图。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甲细胞分裂形成的子细胞叫精细胞或第二极体
B.甲、乙两细胞均含有两个染色体组
C.甲细胞含有两对同源染色体
D.乙细胞的下一时期有染色体8条,核DNA8个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图形中染色体的形态和数量特征判断:甲图为动物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有2个染色体组但是无同源染色体,故C错误。甲的细胞质均等分裂说明形成的子细胞可能是精子或第二极体,故A正确。乙图为有丝分裂中期,有4条染色体,2个染色体组,8个DNA,C也是正确的。乙的下一时期是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导致染色体加倍,但DNA不变,故D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分析图形作出合理判断的能力。
本题难度:困难
2、选择题 对在光照下进行稳定光合作用的绿色植物,如果突然中断CO2气体的供应,短暂时间内叶绿体中C3化合物与C5化合物相对含量的变化是
A.C3化合物增多、C5化合物减少
B.C3化合物增多、C5化合物增多
C.C3化合物减少、C5化合物增多
D.C3化合物减少、C5化合物减少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由于突然中断CO2的供给,导致CO2固定减弱,形成C3减少,而光反应正常,C3还原正常,所以C3含量减少,CO2固定减少导致C5化合物增多。所以C选项正确,A、B、D选项错误。
考点:考查环境因素变化对叶绿体内物质的影响。
点评: 叶绿体内物质浓度的变化,通常情况下,光反应增强,C3减少,原子氢、ATP、C5增多,CO2固定增强,C3增多,原子氢、ATP、C5减少,反之亦然。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丝逐渐消失,出现新的核膜和核仁,发生在分裂期的
A.前期
B.中期
C.后期
D.末期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有丝分裂过程特点:
分裂间期:可见核膜核仁,染色体的复制(DNA复制、蛋白质合成)。
前期:染色体出现,散乱排布,纺锤体出现,核膜、核仁消失?(两失两现)
中期:染色体整齐的排在赤道板平面上?(形数清晰赤道齐)
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点裂数增向两级)
末期:染色体、纺锤体消失,核膜、核仁出现?(两现两失)
故选D
考点:本题考查有丝分裂过程。
点评: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属于容易题。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下列关于细胞工程的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单克隆抗体的制备采用了动物细胞融合技术和动物细胞培养技术
B.在进行组织培养时,由根尖细胞形成愈伤组织的过程中,可能会发生细胞脱分化,染色体变异或基因突变,而不可能发生细胞分化和基因重组
C.动物细胞融合与植物体细胞杂交相比,诱导融合的方法,所用的技术手段,所依据的原理均相同,都能形成杂种细胞和杂种个体
D.“试管婴儿”实质上就是“体外受精”和“胚胎移植”的“产物”,不能使不能产生精子或卵细胞的夫妇能得到自己的孩子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单克隆抗体的制备采用了动物细胞融合技术和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在进行组织培养时,由根尖细胞形成愈伤组织的过程中,可能会发生细胞脱分化,染色体变异或基因突变,而不可能发生细胞分化和基因重组,动物细胞融合与植物体细胞杂交相比,诱导融合的方法有所不同,所用的技术手段,所依据的原理均相同,都能形成杂种细胞和但植物细胞可形成杂种个体动物细胞不能,所以C选项错误。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将一个土豆(含有过氧化氢酶)切成大小和厚薄相同的若干片,放入盛有一定体积和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的针筒中(如图所示)。若土豆片为4片时,在温度为35℃的条件下,每隔5分钟收集一次数据,并绘制出如图曲线1。利用同样的实验装置,改变某条件后,收集数据可绘制出曲线2。则改变的条件是?

A.降低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
B.增加土豆片的数量
C.将温度提高到80℃
D.将针筒换成容积更大的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由图形可知改变条件后最终释放的气体量减少,故是底物减少即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降低,选A。增加土豆片的数量是增加了酶的浓度,只能加快气体产生速率,但不会改变最终气体量,故B错误。温度提高到80度酶会失活,但过氧化氢会自行分解,只是速率很慢故C错误。针筒换成容积更大的,不会有任何影响,故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酶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