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在农业生产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不论天气如何,增大昼夜温差,就可以提高农作物产量
B.不断提高温度,有利于大白菜对钙的吸收
C.大棚蔬菜选用的大棚的材料颜色最好是无色透明的
D.小麦灌浆期间若遇连绵阴雨,可用生长素类似物喷洒,以提高产量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在晴天,白天适当提高温度可以增加光合作用,晚上适当降低温度降低呼吸作用,有利于有机物的积累,提高农作物产量。但在阴雨天气,增大昼夜温差则不利于有机物的积累。无色透明的材料能透过所有可见的太阳光,对大棚蔬菜更为有利。小麦种子主要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喷洒生长素类似物无法弥补受精作用,也就无法提高“种子”产量。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2011年10月3日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布鲁斯·博伊特勒、法国籍科学家朱尔斯·霍夫曼及加拿大科学家拉尔夫·斯坦曼,以表彰他们在免疫学领域取得的研究成果。为研究不同淋巴细胞的免疫作用,将活的R型肺炎双球菌注射到四种免疫状态的小鼠体内,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吞噬细胞缺失的小鼠对该球菌的非特异性免疫能力减弱
B.B淋巴细胞缺失的小鼠对该球菌的体液免疫能力丧失
C.正常小鼠可通过记忆细胞对该球菌维持较久的免疫能力
D.T淋巴细胞缺失的小鼠仍能通过效应B细胞分泌的抗体来抑制该球菌数量的增加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A参与非特异性免疫的细胞主要是白细胞中的中性粒细胞和由单核细胞分化成的巨噬细胞,巨噬细胞主要通过吞噬病原体发挥作用;D、R型肺炎双球菌抗原结构复杂,必需通过T淋巴细胞分泌淋巴因子发挥作用;B、体液免疫中发挥作用的抗体由B淋巴细胞分泌产生;C、记忆细胞可分裂分化产生效应细胞维持较持久的免疫能力。
本题难度:困难
3、选择题 如图为过敏反应的原理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过敏反应为抗原首次进入机体引起的免疫反应,表现为发作迅速,反应强烈
B.图中首次进入人体的过敏原与再次进入的过敏原的类型可相同,也可不同
C.过敏反应属于特异性免疫中的细胞免疫, 其调节方式为神经—体液调节
D.过敏反应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和遗传倾向, 图中靶细胞释放的组织胺等物质可引起毛细血管扩张,平滑肌收缩等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过敏原第一次进入人体后,人体内产生抗体吸附在皮肤、呼吸道或消化道黏膜以及血液中某些细胞的表面。当相同过敏原再次进入机体时,就会与吸附在细胞表面的相应抗体结合,使上述细胞释放组织胺等物质,引起毛细血管扩张,血管壁通透性增强,平滑肌收缩,腺体分泌增多等,引发各种过敏反应。所以A中过敏反应为抗原首次进入机体引起的免疫反应,是不正确的;B中过敏原的类型可相同,也可不同,是不正确的;过敏反应属于体液免疫,故C也不正确。
考点:免疫调节
点评:本题考查人体免疫调节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了解免疫调节的作用机理,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一般。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达尔文在研究光照对金丝雀虉草胚芽鞘生长的影响时,发现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
A.尖端
B.整个胚芽鞘
C.尖端下部的背光一侧
D.尖端下部的向光一侧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胚芽鞘尖端是生长素合成部位,也是感受光刺激的部位;胚芽鞘受单侧光照射后,生长素在尖端下部的背光一侧分布的多,生长快,胚芽鞘向光弯曲。故答案选A。
考点:生长素的发现历程
点评:基础题,在生长素的发现历程中,实验是比较多的,要注意实验原则和象云母片、琼脂块等这些实验用品的作用。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下图表示人体生命活动调节过程中细胞间的信息传递方式,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激素需进入靶细胞内,才能传递信息
B.A中信息传递的方式是化学信号,B中信息传递的方式是电信号
C.人体对寒冷的反应与B有关,也可能与A有关
D.若A图中“细胞”为下丘脑中的神经分泌细胞,则“靶细胞”最可能是甲状腺细胞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激素传递信息不一定要进入细胞内,有些激素通过与靶细胞膜上受体结合;A错误。B中信息传递的方式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B错误。体温调节存在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C正确。若A图中“细胞”为下丘脑中的神经分泌细胞,则“靶细胞”最可能是垂体细胞;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间信息传递,意在考查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并结合图示信息,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