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某学生为了证明唾液能够使淀粉水解,进行了下面的实验:将一片干面包一分为二,先用碘液检验半块干面包,变蓝色;再取另半块干面包滴加唾液,一段时间后用斐林试剂检验,滴加唾液的面包出现砖红色;由此得出结论。此实验设计主要失误在于
[? ]
A.未对面包做还原性糖检验
B.未对唾液做淀粉检验
C.未对滴加唾液的面包做淀粉检验
D.应该用双缩脲试剂检验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用含32P的磷酸盐培养液培养动物细胞,一段时间后,细胞的结构以及化合物中均具有放射性的是
①脱氧核糖 ②核膜 ③ATP ④脂肪 ⑤转运RNA
[? ]
A.①③
B.①③⑤
C.②③⑤
D.②③④⑤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现有氨基酸800个,其中氨基总数为810个,羧基总数为808个,则由这些氨基酸合成的含有2条肽链的蛋白质共有肽键、氨基和羧基的数目依次为
[? ]
A.792、2和2
B.798、12和10
C.799、1和1
D.799、11和9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填空题 现有无标签的稀蛋清、葡萄糖、淀粉和淀粉酶溶液各一瓶,可用双缩脲试剂、斐林试剂和淀粉溶液将它们鉴定出来。请回答:
(1)用一种试剂可将上述4种溶液区分为两组,这种试剂是_____,其中发生显色反应的一组是____和___溶液,不发生显色反应的一组是_________和________溶液。
(2)用_________试剂区分不发生显色反应的一组溶液。
(3)区分发生显色反应一组溶液的方法及鉴定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双缩脲试剂? 稀蛋清? 淀粉酶? 葡萄糖? 淀粉
(2)斐林
(3)将淀粉溶液分别与发生显色反应的两种溶液混合,一段时间后,用斐林试剂分别处理上述两种混合液,观察到无颜色变化的溶液是稀蛋清溶液,出现砖红色的溶液是淀粉酶溶液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将某玉米籽粒浸种发芽后研磨匀浆、过滤,得到提取液。取6支试管分别加入等量的淀粉溶液后,分为3组并分别调整到不同温度,如下图所示。然后在每支试管中加入等量的玉米粒提取液,保持各组温度30分钟后,继续进行实验(提取液中还原性物质忽略不计)

(1)若向A、C、E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适量的斐林试剂,沸水浴一段时间,观察该三支试管,其中液体颜色呈砖红色的试管是_______;砖红色较深的试管是________,颜色较深的原因是_________;不变色的试管是_______,不变色的原因是_________。
(2)若向B、D、F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的碘液,观察三支试管,发现液体的颜色都是蓝色,产生该颜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A和C? C? 淀粉酶在40℃时活性相对较高,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产生的还原糖多? ?E? ?高温使酶失活
(2)剩余的淀粉遇碘变蓝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