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如果将人脑比成森林,那么神经元就是一棵棵大树,有趣的是,这些大树都只有一根“树根”——细长的轴突;但都拥有许许多多的“?树枝”——树突,而神经元之间就是通过树突来连接成网络的。为什么会只有一根“?树根”?近日,中科院上海神经研究所的研究,证明了蛋白质的局部降解与神经元“?长相”之间的关系。?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神经元含有线粒体,能进行有氧呼吸
B.轴突末端含有大量线粒体
C.树突末端能含有递质
D.蛋白质的局部降解与只有一根“ 树根”有关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神经元即神经细胞,含有线粒体,能进行有氧呼吸,轴突末端因有突触结构,离子、递质要大量出入细胞,消耗大量能量,因此线粒体较多,而树突末端没有突触小体,不含递质。故C项错误。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英国生物学家斯塔林在巴甫洛夫实验基础上,大胆革新,他把一条狗的十二指肠粘膜刮下来,过滤后注射给另一条狗,结果这条狗的胰液分泌明显增加。这不可能是反射活动,很可能是
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
C.神经—体液调节
D.体液—神经调节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3、选择题 下列关于突触的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构成
B.突触中兴奋传递的速率比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率小
C.神经递质的释放一定会引起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
D.突触后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是一种通道蛋白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构成,突触中兴奋传递的速率比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率小,存在时间延搁,神经递质的释放不一定会引起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突触后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是一种通道蛋白,所以C选项错误。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人体免疫系统中的B细胞和T细胞
A.都能参与特异性免疫过程
B.同一个体核DNA携带的遗传信息不同
C.都能识别抗原并产生抗体
D.分化、成熟的场所相同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B细胞和T细胞都是人体的特异性免疫细胞,都参与人体的特异性免疫过程;B细胞和T细胞是由同一个受精卵有丝分裂而来的,所携带的遗传信息相同;B细胞和T细胞都能识别抗原,但都不能产生抗体;B细胞在骨髓中成熟,而T细胞在胸腺中成熟。故选A
考点:本题考查免疫和细胞分裂、分化的相关知识。
点评: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判断能力,属于容易题。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糖尿病产生原因目前发现的主要有三个方面,原因一:胰岛B细胞被本身产生的抗体攻击而损伤;原因二:胰岛素基因发生突变,产生活性下降的变异胰岛素;原因三:胰岛素的靶细胞受体基因突变,使靶细胞的受体对胰岛素敏感度降低。根据有关原理分析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A.糖尿病人体内蛋白质和脂肪代谢也会出现异常,如导致血液中尿素浓度升高
B.导致糖尿病的原因可能是感染过同胰岛B细胞表面抗原相似的病原微生物
C.三种原因的糖尿病,均会导致血浆中胰岛素的含量下降,进而使血糖升高
D.糖尿病病人由于尿液中排出大量的糖,所以排尿量大,饮水多,且食量大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糖尿病人体内蛋白质代谢异常会导致血液中尿素含量升高A正确。由题干上的“原因一”可确定B正确。“原因一导”致胰岛素含量下降;“原因二”会导正常致胰岛素含量下降;“原因三”不会导致胰岛素含量下降;C错误。糖尿病患者多尿的原因是尿液中排出大量的糖随之带走大量的水,导致多尿;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糖尿病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