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据科学家分析,海洋生物比陆地生物进化的速度要缓慢,按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分析其原因是( )
A.海洋生物一般比陆地生物低等
B.海洋比陆地环境相对稳定,故海洋中生物很少发生变异
C.海洋比陆地环境相对稳定,故海洋中生存斗争进行得比较缓和
D.海洋中弱肉强食,很多物种还未进化到高水平就已经被淘汰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按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生存斗争是生物进化的动力,生物进化缓慢,是生存斗争较缓而造成的。生物生存与进化,最主要在于生存环境资源是否丰富,在海洋中,生境可供选择以及资源的丰富度要较陆地大一些,所以海洋生物生存压力小,从而很难有外部因素导致生物内部变异,所以进化较慢。
考点: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
点评:本题重在考查学生对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理解,属于简单题。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以下所列脊索动物与高等元脊椎动物的共同特点中哪一组是正确的?
A.脊索、后口、次级体腔
B.肛后尾、三胚层、两侧对称
C.咽鳃裂、两侧对称、次级体腔
D.后口、三胚层、分节现象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脊索、咽鳃裂和背神经管是脊索动物的三大特征。此外还具有一些次要的特征:密闭式的循环系统(尾索动物例外),心脏如存在,总是位于消化道的腹面;尾部如存在,总是在肛门的后方,即所谓肛后尾;骨骼如存在,则属于中胚层形成的内骨骼。其它的特征如:后口(胚胎期原肠胚的原口一端成为胚胎的后端,与原口相反的一端另外形成口称为后口),两侧对称、三胚层、真体腔和分节性等特征则是某些较高等的无脊椎动物也具有的。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的频率相等,如果环境改变引起隐性纯合子不育,则会导致隐性基因
A.消失
B.频率下降
C.频率上升
D.频率不发生改变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由于环境改变引起隐性纯合子不育,则后代隐性个体基因型频率下降,结果隐性基因频率下降。
考点:考查基因频率的变化。
点评:难度中等,理解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关系。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埃及斑蚊是传播登革热病毒的媒介之一。有一地区在密集喷洒杀虫剂后,此蚊种群数量减少了99%,但是几年后,该种群又恢复到原来的数量,此时再度喷洒相同量的杀虫剂时,仅杀死了40%的斑蚊。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杀虫剂导致斑蚊基因突变产生抗药性基因
B.斑蚊体内累积的杀虫剂增加了自身的抗药性
C.原来的斑蚊种群中少数个体有抗药性基因
D.第一年的斑蚊种群没有基因突变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在一地区密集喷洒杀虫剂后,斑蚊种群量减少了99%,只有极少数有抗药性的个体存活。但是一年后,该种群又恢复到原来的数量,此时再喷洒相同量的杀虫剂后,仅杀死了40%的斑蚊。这说明原来的斑蚊种群中有少数个体有抗药性基因。C正确。故本题选C。
考点:本题考查生物进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生物进化知识的要点的理解,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能力。
本题难度:困难
5、选择题 某工厂有男女职工各200名,对他们进行调查时发现,女性色盲基因的携带者为15人,患者为5人;男性患者为11人,那么这个群体中色盲基因的频率为多少?
A.12%
B.9%
C.6%
D.4.5%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依据基因频率计算规则作答。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