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相同点是
①反应场所都有线粒体 ②都需要酶的催化③反应场所都有细胞质基质 ④都能产生ATP ⑤都经过生成丙酮酸的反应 ⑥都能产生水 ⑦反应过程中都能产生[H] ⑧都能把有机物彻底氧化
[?]
A.②③④⑤⑥⑦
B.①②③④⑤⑦
C.②③④⑤⑦
D.②③④⑤⑧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下图所示的是检测气压变化的密闭装置。课题小组同学利用该装置探究某种异养型微生物的细胞呼吸方式。反应瓶和中心小杯中放置有关实验材料和试剂,关闭活栓后,U形管右管液面高度变化反映瓶中气体体积变化。实验开始时将右管液面高度调至参考点,实验中定时记录右管液面高度相对于参考点的变化(忽略其他原因引起的容积变化)。

(1)取甲、乙两套该密闭装置设计实验。请补充表格有关内容:

(2)将甲、乙装置均至于28℃恒温条件下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中微生物保持活性),60min后读数。请补充下表有关内容。

参考答案:(1)①.细胞呼吸时O2的消耗量? ? ②.(一定浓度)葡萄糖溶液、微生物悬浮液各1ml? ③.等量蒸馏水
(2)④.只进行有氧呼吸? ⑤.不变? ⑥.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产生酒精、CO2的无氧呼吸? ⑦.不变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课题小组同学为了确定细胞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发生的场所,又进行了如下探究:
作出假设: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只发生在线粒体中,不能在细胞质基质中完成。
实验过程:

实验结果:1号和2号试管中均检测到CO2(与预测结果不相符)。请分析回答:
(1)分析实验结果与预期不相符合的原因及改进措施。原因:____________。改进措施:____________。
(2)实验步骤⑥依据的原理是___________。
(3)经同学们的分析及对实验个别步骤作出的恰当修改,重新实验,大家都获得了与预期相符合的实验结果。最后,老师又提出一个新问题:“假如该实验时间过长,空气中的CO2溶入样本中的量足以被检测剂检测出,为了提高实验的科学性,排除干扰因素带来的实验误差,你如何解决?”请写出解决措施。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肝细胞利用保存液中的葡萄糖进行有氧呼吸,线粒体产生的CO2扩散进入细胞质基质中? 用不含葡萄糖的保存液
(2)丙酮酸在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和水彻底分解成CO2和氢[H],因此可以通过检测是否有CO2产生来判断丙酮酸是否被分解。
(3)分别给1号和2号试管设置空白对照组1′和2′,1′和2′试管所装物质分别与1号和2号试管中的相同,只是在第⑤步不加入丙酮酸,而加入生理盐水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4、选择题 提取鼠肝细胞的线粒体为实验材料,向盛有线粒体的试管中注入丙酮酸时,测得氧的消耗量较大;当注入葡萄糖时,测得氧的消耗量较小,同时注入细胞质基质和葡萄糖时,氧消耗量又较大。下列叙述中与实验结果不相符的是
[? ]
A.有氧呼吸中,线粒体内进行的是第二、三阶段
B.线粒体内能分解丙酮酸,不能分解葡萄糖
C.细胞质基质中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线粒体内不能分解葡萄糖
D.水是在细胞质基质中生成的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下列各项措施中,最有利于延长水果保鲜时间的是
[? ]
A.充入O2,温度为5℃
B.充入CO2,温度为25℃
C.充入O2,温度为25℃
D.充入CO2,温度为5℃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