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夏中晴天,关于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的变化(如下图,横坐标表示时间)说法正确的是

[? ]
A.影响AB、CD上升的主要原因相同
B.影响BC、D以后下降的主要原因相同
C.B→C时间内,叶绿体内C3的相对含量下降、C5的相对含量上升
D.C点出现“午休”的主要原因是温度高、酶失活。
2、选择题 某学校生物兴趣小组用伊乐藻进行光合作用实验,将一枝伊乐藻浸在有适宜培养液的大试管中,以白炽灯作光源,移动白炽灯调节其与大试管的距离,分别在10℃,20℃和30℃下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不同距离下单位时间枝条产生的气泡数目,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A点和C点的限制因素分别为光照强度和温度
B.B点条件下伊乐藻光合作用停止
C.该实验研究的是光照强度和温度对光合速率的影响
D.若在缺镁的培养液中进行此实验,则B点向右移动
3、选择题 Calvin等人研究光合作用时进行了以下实验:在某种绿藻培养液中通入14CO2,再给予不同的光照时间后从培养液中提取并分析放射性物质。预测实验结果是
[? ]
A.光照时间越长,固定产生的三碳化合物越多
B.在一定时间内光照时间越长,产生的放射性物质的种类越多
C.无论光照时间长短,放射性物质都会分布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
D.只要给予光照,放射性就会出现在NADPH中
4、综合题 1937年,植物生理学家希尔发现,将叶绿体分离后置于试管中,假如在试管中加入适当的“氢受体”,如二氯酚吲哚酚(简称DCPIP),那么照光后便会使水分解并放出氧气,这个反应被称为“希尔反应”。反应的过程如下:(注:DCPIP是一种可以接受氢的化合物,在氧化态时是蓝色,在还原态时是无色)DCPIP(蓝色)+H2O
DCPIP—H2(无色)+O2为验证光合作用所需的条件,现提供如下材料和用品:离体叶绿体、0.5mol/L蔗糖溶液、浓度为1%DCPIP溶液、蒸馏水、量筒、锡箔纸、试管若干、离心机。请依据“希尔反应”涉及的实验原理,完成下面的实验设计并回答下列问题:
(1)方法步骤:
第一步:离体叶绿体溶解于0.5mol/L蔗糖溶液制备成叶绿体悬浮液;
第二步:(填表)

第三步:一段时间后,各试管用离心机离心5min。
(2)可能的实验结果及相应结论:
①.观察结果:离心后试管1、试管2、试管3内上层清液的颜色依次是:_________。
②.实验结论:光合作用的条件是_________。
(3)实验分析与思考:配制叶绿体悬浮液时加入0.5mol/L蔗糖溶液的目的是______。
(4)在上述实验中,能使DCPIP变为无色化合物的是_________,在C4植物的叶绿体中,________(化合物)相当于DCPIP。C4植物较C3植物在光照强烈、干旱环境下仍能进行较强的光合作用是因为___________。
5、综合题 科学家发现生长在高温、强光照和干旱环境中的植物气孔关闭,C4植物能利用叶片内细胞间隙中含量很低的CO2进行光合作用,C3植物则不能。
(1)取自热带不同环境下的甲、乙两种长势良好,状态相似的草本植物,已知甲是C4植物,乙不知其光合作用固定CO2的类型。请利用一个密闭大玻璃钟罩,完成初步判别乙植物是C3植物还是C4植物的实验:
原理:在高温、干旱和强光照下,随着植物光合作用的进行,造成密闭钟罩内CO2浓度逐渐降低,__________________。
方法:将植物甲和植物乙一同栽种于密闭钟罩下,给予______________条件培养。连续若干天观察记录它们的生长情况。
预期实验现象: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期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于以上的分析,用显微镜从形态学方面加以进一步验证。
方法:制作乙植物的叶片过叶脉横切的临时切片,用显微镜观察。
结论:如果视野中看到________________,则乙是C3植物;如果看到的是_____________,则乙是C4植物。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