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时,以“研究××病的遗传方式”为子课题。下列子课题中最为简单可行且所选择的调查方法最为合理的是
[? ]
A.研究猫叫综合症的遗传方式,在学校内随机抽样调查
B.研究青少年型糖尿病,在患者家系中调查
C.研究艾滋病的遗传方式,在全市随机抽样调查
D.研究红绿色盲的遗传方式,在患者家系中调查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下图所示为四个遗传系谱图,下列有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甲和乙的遗传方式完全一样
B.家系丁中这对夫妇若再生一个女儿是正常的几率为1/8
C.家系乙中若父亲携带致病基因则该遗传病由常染色体隐性基因控制
D.家系丙中的父亲不可能携带致病基因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关键是
A.噬菌体吸附在细菌细胞上
B.噬菌体把DNA注入到细菌体内而蛋白质外壳留在细菌体外
C.释放的子代噬菌体与感染噬菌体相同
D.DNA有自我复制现象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经培养、搅拌、离心后,检测到上清液的放射性低,沉淀物的放射性高。上清液带有放射性的原因可能是
A.培养时间过长
B.培养时间过短
C.搅拌不充分
D.离心时转速过高
参考答案:AB
本题解析:32P标记后,正常情况上清液中只有噬菌体外壳(蛋白质不含P),因此没有放射性,沉淀中有被注入噬菌体DNA(含32P)的大肠杆菌,因此有放射性。
若培养时间过短,则有部分噬菌体没将DNA(含32P)注入大肠杆菌,离心后它们留在上清液中;若培养时间过长,则有部分大肠杆菌已裂解释放子代噬菌体(部分噬菌体DNA一条链含32P),离心后它们也在上清液中,这两种情况上清液都会带有放射性。
搅拌和离心的目的(参B2P45第1节第5行起)都是设法将空外壳和被注入噬菌体DNA的大肠杆菌分开;若搅拌不充分,极端情况可设为所有空外壳均附着在大肠杆菌上进入沉淀,则上清液无外壳也无放射性,即使搅拌充分,在培养时间适宜时,进入上清液的也只有空外壳,也没有放射性,所以搅拌程度并不是上清液有放射性的决定因素。
离心是利用比重不同分离物质的一种方法,在培养时间适宜时,转速高低只影响上清液空外壳集中程度,影响沉淀中被注入噬菌体DNA的大肠杆菌的集中程度,并不影响放射性。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某家系中有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如下图),其中一种是伴性遗传病,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
A.甲病是常染色体,乙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B.Ⅱ-3的致病基因均来自于Ⅰ-2
C.Ⅱ-2有一种基因型,Ⅲ-8基因型有四种可能
D.若Ⅲ-4与Ⅲ-5结婚,生育一个患两种病孩子的概率是5/12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