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填空题 某种细菌体内某氨基酸(X)的生物合成途径如图:

这种细菌的野生型能在基本培养基(满足野生型细菌生长的简单培养基)上生长,而由该种细菌野生型得到的两种突变型(甲、乙)都不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在基本培养基上若添加中间产物2,则甲、乙都能生长;若添加中间产物1,则乙能生长而甲不能生长。在基本培养基上添加少量的X,甲能积累中间产物1,而乙不能积累。请回答:
(1)根据上述资料可推论:甲中酶________的功能丧失;乙中酶______的功能丧失,甲和乙中酶_______的功能都正常。由野生型产生甲、乙这两种突变型的原因是野生型的___________(同一、不同)菌体中的不同_______发生了突变,从而导致不同酶的功能丧失。如果想在基本培养基上添加少量的X来生产中间产物1,则应选用_________(野生型、甲、乙)。
(2)将甲、乙混合接种于基本培养基上能长出少量菌落,再将这些菌落单个挑出分别接种在基本培养基上都不能生长。上述混合培养时乙首先形成菌落,其原因是___________。
(3)在发酵过程中,菌体中X含量过高时,其合成速率下降。若要保持其合成速率,可采取的措施是改变菌体细胞膜的________,使X排出菌体外。
参考答案:(1)b? a? c? 不同? 基因? 甲
(2)甲产生的中间产物1供给乙,使乙能够合成X,保证自身生长产生菌落(答案合理即可)
(3)通透性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2、选择题 图中甲为某清洁水体在遭受一次性有机物轻度污染后,污染物含量的变化。水体中好氧型微生物数量变化的曲线最可能接近于图乙中的

[? ]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微生物通过对代谢的调节能够最经济地利用营养物质,做到“既不缺乏也不剩余”。以下关于微生物代谢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所谓“既不缺乏也不剩余”是通过酶合成的调节,不包括酶活性的调节
B.连续培养的最大优点是有利于微生物尽快将代谢产物释放到培养基中
C.改变微生物细胞膜的通透性,调节物质出入细胞从而影响代谢是酶活性调节的应用
D.酶合成的调节是调节诱导酶的合成,酶活性的调节是调节组成酶的活性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在制作馒头时,可采用小苏打或者通过酵母菌发酵的方法使馒头松软,请问这两种方法中,馒头中的营养和所含的能量情况相比较最可能是?
[? ]
A.后者所含营养丰富,能量少
B.后者所含营养单一,能量少
C.前者所含营养丰富,能量少
D.两者所含营养和能量相同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综合题 1857年,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通过显微镜观察,提出酿酒中的发酵是由于酵母细胞的存在,没有活细胞的参与,糖类是不可能变成酒精的。德国化学家李比希却坚持认为引起发酵的是酵母细胞中的某些物质,但这些物质只有在酵母细胞死亡并裂解后才能发挥作用。两种观点争执不下。那么到底使糖类发酵变成酒精和二氧化碳的是酵母活细胞,还是酵母细胞死亡裂解后释放的某些物质呢?还是二者都可以使糖类发酵变成酒精和二氧化碳呢?下面是某生物小组设计实验进行探究的过程,请将实验步骤补充完整。
(1)取两个锥形瓶,标号为A、B,分别加入等量的5%的葡萄糖溶液,然后进行_______处理。
(2)将新鲜的酵母细胞分成等量的两份,对其中一份进行处理,方法是___________。
(3)________。
(4)观察实验现象,并对两个锥形瓶中的产物进行鉴定。
(5)实验结果分析及结论: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消毒灭菌(或煮沸再进行冷却)
(2)把酵母细胞研磨,加水后进行过滤,得到不含酵母细胞的提取液
(3)把未处理的酵母细胞放入A瓶中,把提取液加入B瓶中,然后密封两个锥形瓶
(5)①.如果只有A瓶中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而B瓶中没有,说明使糖类发酵变成酒精和二氧化碳的是酵母活细胞? ②.如果只有B瓶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说明使糖类发酵变成酒精和二氧化碳的是酵母细胞死亡裂解后释放的某些物质? ③.如果二者都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说明不论是酵母活细胞,还是酵母细胞死亡裂解后释放的某些物质,都可以使糖类发酵变成酒精和二氧化碳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