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果蝇幼虫唾液腺细胞在分裂间期,某一条染色体多次复制后而不分开,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巨大染色体(如下图所示)。若用3H标记的尿嘧啶掺入染色体,在胀泡中3H含量较高,而且随着幼虫发育的进行,胀泡在同一染色体不同位点出现或消失。下列相关推测最合理的是

A.胀泡的出现是DNA分子复制出现了差错
B.被标记的尿嘧啶是催化mRNA合成的酶
C.胀泡的出现与特定基因的表达有关
D.胀泡的出现是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结果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尿嘧啶是RNA的特有碱基,与基因的转录和翻译有关,与DNA复制无关,A项错误;起催化作用的酶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尿嘧啶只是含氮的碱基,B项错误;胀泡在同一染色体的不同位点出现或消失,说明胀泡的出现与特定基因的表达有关,C项正确、D项错误。
考点:本题利用同位素标志法来考查考查DNA复制、表达等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的能力。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DNA分子复制不发生在
A.有丝分裂间期
B.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
C.减数第二次分裂前的间期
D.精(卵)原细胞形成初级精(卵)母细胞的时期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DNA复制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或有丝分裂间期。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下列有关ATP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吸能反应一般与ATP的水解反应相联系
B.ATP中的能量可以来源于光能、化学能,也可以转化为光能和化学能
C.在有氧与缺氧的条件下,细胞质基质都能形成ATP
D.ATP中的“A”与构成DNA、RNA中的碱基“A”表示相同物质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ATP是生物体内直接供能物质,ATP中的能量光合作用把光能可以转化而来,也可以由细胞呼吸将化学能转化,ATP能量可以在动物发光中转化为光能,也可在合成大分子物质中转化为化学能,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第一阶段相同,均可产生ATP,ATP中的A是腺苷,DNA、RNA中的A表示碱基,所以D选项错误。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在3个密闭且等容的锥型瓶中盛有等量的含乳酸菌的葡萄糖溶液,实验前进行如下处理:①通入空气,保持25℃;②通入氮气,保持25℃;③不通入气体,加温至70℃。则发酵速度由快到慢的顺序是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②→①→③
D.③→①→②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乳酸菌属于厌氧型细菌,最适温度大约25℃。因此在②通入氮气,保持25℃环境下发酵速度最快;①通入空气,保持25℃,在有O2存在的情况下,发酵受到抑制;③不通入气体,加温至70℃,高温使酶失去活性,乳酸菌的发酵速度为0。
考点:考查乳酸菌的呼吸作用类型。
点评:难度中等,理解乳酸菌是厌氧型细菌,在有氧时不能进行呼吸作用。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DNA分子复制所需要的原料是
A.核苷
B.碱基
C.脱氧核苷酸
D.核苷酸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DNA分子的基本单位是4种脱氧核苷酸,故DNA分子复制所需要的原料是脱氧核苷酸。本题选C。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