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根据神经冲动通过突触方式的不同,突触可分为化学突触和电突触两种。电突触的突触间隙很窄,在突触小体内无突触小泡,间隙两侧的膜是对称的,形成通道,带电离子可通过通道传递电信号,如图所示,以下有关突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神经冲动通过电突触的传递速度较化学突触快
B.兴奋在化学突触和电突触中的传递都是单向的
C.兴奋通过化学突触时的信号转变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D.兴奋通过突触传递信息与细胞膜的功能有关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下列有关神经冲动产生和传导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神经细胞能产生并传导兴奋的基础是膜的选择透过性
B.局部电流会剌激未兴奋部位的细胞膜去极化
C.神经纤维上某一点受到剌激后兴奋会向两端进行传导
D.神经元间的兴奋传递是化学信号→电信号→化学信号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形式是
[? ]
A.静息电位
B.电信号形成
C.突触传导
D.反射弧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连线题 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是人体调节生命活动的基本方式。下图表示人体内两种调节系统的部分结构或关系模式图。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表示促进作用,“-”表示抑制作用,则图甲中a细胞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激素B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①处的激素名称为__________,作用为________(用“+”或“-”表示),由此可知激素分泌的调节机制为________。
(2)若乙图代表缩手反射的反射弧(X、Y为神经纤维上的实验位点,Z为突触间隙)。
①.A代表反射弧的________,刺激图中的________位点,可产生缩手反射,该反射过程中,Z处传递的信号的形式为________________。
②.如果在Y处膜外安放如图所示的灵敏电流表,给予X点和Y点各一个适宜强度的刺激,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的次数分别为________次和________次。
③.已知某种药物可以阻断反射活动,为探究其作用机理,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将药物放在Z点,刺激Y点,发现电流表发生偏转,而效应器无反应。由此得出的结论是:这种药物是通过阻断突触处的信号传递起作用的。另一同学对此实验作了相应的补充,使之更严密。你认为他的补充意见是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下丘脑细胞? 促甲状腺激素 ? 甲状腺激素? ? -? 反馈调节
(2)①.效应器? ? X、Y? ?化学信号? ②.0? 2? ③.将药物放在X点,刺激Y点观察效应器的反应(或药物放在Y点,刺激Y点,观察电流表发生偏转的情况)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5、连线题 (1)图为神经——肌肉连接示意图。C1、C2表示免疫细胞,黑点(●)表示神经元胞体,①~⑦表示神经纤维,按图示,肌肉受到刺激不由自主地收缩,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出现的顺序依次
是______________(填①~⑦编号)。大脑感觉到肌肉受到刺激其信号(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出现的顺序依次为______________(填①~⑦编号)。
(2)重症肌无力是自身免疫病,多数患者的免疫系统误将自身肌肉细胞膜(突触后膜)上的神经递质受体当作______________,产生的自身抗
体攻击了此类神经递质受体,从而神经冲动传递受阻,肌肉收缩无力,图中免疫细胞C2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

(3)某实验室通过手术获得下丘脑部分损毁却能存活的大鼠,进行了相关研究。
按下表准备两组实验大鼠并作如下处理:向大鼠皮下注入等量的SRBC(山羊红细胞);7天后,取脾脏组织制成细胞悬液;将适量脾细胞悬液与SRBC混合培养一段时间,然后检测SRBC破裂情况(注:特异性抗体与红细胞表面的抗原结合后,红细胞会破裂,释放出血红蛋白。培养液中血红蛋白的含量越高,OD值越大)。

①.向大鼠皮下注入SRBC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
②.脾细胞悬液会引起SRBC破裂,说明悬液中含有______________物质,产生该物质的细胞称为_____________。
③.有人认为该实验还应增设一组;做手术却不损毁下丘脑。你认为有必要吗?_____。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
④.请为此实验拟定一个题目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④⑤⑥;③②①
(2)抗原;浆细胞?
(3)①.作为抗原,刺激产生相应的抗体
②.抗体? 浆细胞(效应B细胞)
③.有必要? 排除手术本身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④.探究下丘脑对抗体产生的影响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