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神经元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变化与Na+和K+的分布不均匀有关。当神经纤维的某一部位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兴奋部位的特点是
A.对K+的通透性增加
B.K +迅速外流
C.对Na+的通透性增加
D.Na+迅速内流
参考答案:C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2、选择题 将小白鼠由温暖的室内移至寒冷的户外,机体会发生一系列生理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身体耗氧量减少,酶活性下降
B.汗腺的分泌量增多,排尿量增加
C.冷觉感受器兴奋,骨骼肌不自主战栗
D.肾上腺素分泌增加,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在寒冷环境中,小白鼠会通过增加产热和减少散热来维持体温的恒定。增加产热的途径有:骨骼肌颤栗,立毛肌收缩,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多,从而促进代谢;减少散热的途径: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汗液分泌减少。故本题答案选C。
本题难度:困难
3、选择题 如图示意一个反射弧的结构,就此图分析下面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直接刺激肌肉可以引起其兴奋收缩,但不能在g、f、e处检测到膜电位变化
B.刺激皮肤引起肌肉收缩时,可在e、f、g处检测到膜电位变化
C.若g以下处受损,针刺皮肤能够在f处检测到膜电位变化
D.若f处受损,针刺皮肤能在肌肉处检测到膜电位变化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兴奋在神经元间传导是单向的,所以直接刺激肌肉可以引起其兴奋收缩,但不能在g、f、e处检测到膜电位变化,A正确。刺激皮肤(感受器)可引起效应器收缩,所以e、f、g处能检测到膜电位变化,B正确。g处受损,不影响皮肤到f的传导,C正确。f处受损不能传到效应器,肌肉处不能检测到膜电位,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兴奋传导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分析、判断能力。
本题难度:困难
4、选择题 某人进行了二小时的中等强度运动,此时,体内的变化是
A.内环境PH值显著下降
B.肝糖原大量水解
C.下丘脑产生的兴奋抑制汗腺分泌
D.胰岛素分泌显著增多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人体进行中等强度运动后,由于对葡萄糖的消耗,血糖会略有下降,这是人体调节会使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肝糖原分解来补充血糖。葡萄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但血浆中的酸碱缓冲物质会中和产生的二氧化碳,使PH维持稳定。运动后人体产热增加,人体会促进汗腺的分泌来增加散热使人体体温稳定。综上所述本题B符合题意。
考点:内环境的稳态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难度较大,解题的关键是要把运动后的机体所有调节都考虑全。
本题难度:困难
5、选择题 下列有关免疫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可导致靶细胞裂解死亡
B.再次受到同种抗原刺激时,记忆细胞可迅速产生大量抗体
C.T细胞可产生淋巴因子,刺激B细胞增殖和分化
D.吞噬细胞在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中都发挥作用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激活靶细胞内溶酶体酶,可导致靶细胞裂解死亡,再次受到同种抗原刺激时,记忆细胞可迅速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T细胞可产生淋巴因子,刺激B细胞增殖和分化,所以B选项错误。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