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在观察紫色洋葱表皮细胞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复原的实验中,能证明质壁分离复原现象的是
A.液泡由大变小,紫色变浅
B.液泡由大变小,紫色变深
C.液泡由小变大,紫色变浅
D.液泡由小变大,紫色变深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在发生质壁分离时,由于细胞外界溶液浓度高于细胞液浓度,导致细胞失水,液泡由大变小,紫色变深;在质壁分离复原实验中,把已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放在清水中,结果细胞吸水,使液泡由小变大,紫色变浅,C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本题难度:困难
2、选择题 下图一表示的是pH对植物和人的淀粉酶活性的影响;下图二表示的是3种脱氢酶(A、B、C)的活性受温度影响的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从图二中可知活性温度的范围最广的酶是B
B.从图二中无法知道酶C的最适温度
C.从图一中可以知道细胞由酸性变成碱性时,淀粉酶活性逐渐升高
D.从图一中可知,pH=3时植物淀粉酶活性受抑制,其分子结构不变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读图可知,图二中活性温度范围最广的是酶A而非B;图二中酶C活性的变化曲线处在单一上升的区间内,所以无法看出其最适温度;图一中,由酸到碱,淀粉酶活性先升高后降低;图一中pH为3时,植物淀粉酶空间结构发生了变化。
考点:本题考查pH对酶活性的影响。
点评:本题主要要求学生有正确的读图能力,涉及的学科知识相对比较简单。酶在最适温度下活性最高,高于或低于最适温度,都会导致酶的活性降低。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下列过程中会使细胞中ADP的含量增加的是
①肾小管上皮细胞使原尿中的葡萄糖进入血液②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变为氧合血红蛋白③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④K+、Na+进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ADP是ATP水解形成的,ATP水解释放能量供给各项生命活动。凡是需要能量的生理过程,就会涉及ATP的水解,使ADP含量增加。①和④是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②中氧气是自由扩散,不需要能量;③是协助扩散,不需要消耗能量。所以①④过程会使细胞中ADP的含量增加。故选D
考点:本题考查物质的跨膜运输和ATP的功能。
点评: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判断能力,属于中等难度题。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反应式ADP + Pi + 能量 → ATP是在所有生活细胞中均发生的反应,下列与反应式中“能量”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向右反应需要的能量可以来自细胞内蛋白质水解为氨基酸的过程
B.向右反应需的的能量可以来自乳酸的氧化分解
C.向左反应产生的能量可以用于叶绿体中色素光能的吸收
D.向左反应产生的能量可以用于人体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过程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ATP和ADP相互转化,以及能量的转化。
向右反应,代表ATP的合成,动物能量来自呼吸作用,植物中来自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向左反应代表释放的能量,用于一切生命活动。
A.细胞内蛋白质水解为氨基酸的过程,需要能量,是ATP的水解,向左反应。A错误。
B.乳酸的氧化分解形成ATP,向右反应。B正确。
C.叶绿体中色素光能的吸收是形成ATP,向右反应,向右反应。C错误。
D.人体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过程,是被动运输不需要能量,D错误。
考点:ATP和ADP相互转化。
点评:本题有一定的综合性,意在考查学生识记和理解能力。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分别用0℃和100℃的温度处理某种酶后,酶都没有活性,但是?
A.经过0℃处理的酶的活性能够恢复
B.经过100℃处理的酶的活性能够恢复
C.经过0℃处理的酶的空间结构遭破坏
D.经过100℃处理的酶被水解成氨基酸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酶具有高效性、专一性以及作用条件温和等特性。在最适宜的温度和PH条件下,酶的活性最高。温度和PH偏高或偏低,酶的活性都会明显降低。在过酸、过碱或高温条件下,酶的空间结构被破坏而变性失活,且这种失活是不可逆转的,而在低温条件下,酶的活性降低,但不会失活,若温度升高,酶的活性还能恢复。
考点:本题酶的特性及影响因素。
点评:本题意在考查考生对该知识的理解能力和运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