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近日名为“我的皮肤”的生物活性绷带在英国诞生了,它给皮肤烧伤病人带来了福音。该活性绷带的原理是先采集一些细胞样本,再让其在特殊的膜片上增殖。5~7天后,将膜片敷在患者的伤口上,膜片会将细胞逐渐“释放”到伤口,并促进新生皮肤层生长,达到加速伤口愈合的目的。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我的皮肤”的获得技术属于动物细胞培养
B.人的皮肤烧伤后会因人体第二道防线的破坏而导致免疫力下降
C.种植在膜片上的细胞样本最好选自患者本人的
D.膜片能否把细胞顺利“释放”到伤口与患者自身皮肤愈合和细胞识别有关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因为是采集一些细胞样本,再让其在特殊的膜片上增殖得到的,是属于动物细胞培养技术,故A正确。人的皮肤是第一道防线,故B错误。为了减少免疫排斥最好选本人的,故C正确。将膜片敷在患者的伤口上,膜片会将细胞逐渐“释放”到伤口,并促进新生皮肤层生长一定依赖于细胞识别,故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培养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间把握及综合运用能力。
本题难度:困难
2、选择题 新鲜的叶类蔬菜表面常残留水溶性有机农药。现取同一新鲜蔬菜若干浸入一定量纯水中,每隔一段时间,取出一小片菜叶,测定其细胞液浓度,将结果绘制成如图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B段细胞吸水,细胞体积明显增大
B.B点细胞液浓度与外界溶液浓度相等
C.BC段细胞质壁分离复原,原生质层恢复原来位置
D.此曲线说明有机农药溶于水中容易被植物细胞吸收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AB段细胞液浓度下降,说明细胞吸水,但由于细胞壁的存在,因此细胞体积不会明显增大,所以A不正确。B点细胞液浓度小于外界溶液浓度,但由于细胞壁限制了细胞继续吸水,所以B不正确。C点明显低于A点,说明BC段细胞开始失水,但没有发生质壁分离,所以C不正确。从细胞液浓度因吸水而下降,后又升高来看,说明有机农药溶于水中容易被植物细胞吸收,所以D正确。
考点:物质跨膜运输
点评:本题以新鲜的叶类蔬菜表面常残留水溶性有机农药为背景,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和对知识的理解迁移能力,难度不大。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下列对染色质和染色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分裂时成为细丝状染色质
B.分裂结束时,成为染色体状态
C.两者的化学成分有差异
D.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一物质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细胞核中有DNA和蛋白质紧密结合成的染色质。染色质是极细的丝状物,存在于细胞分裂间期,在细胞分裂期,染色质高度螺旋化,呈圆柱状或杆状,这时叫染色体。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样的物质在细胞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形式。故答案选D。
考点: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点评:基础题,只有在细胞周期中才强调染色体和染色质这两种存在形式,一般情况下,叫染色体既可。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某同学制作一DNA分子片段模型,现准备了10个碱基A塑料片,8个碱基T塑料片,40个脱氧核糖和磷酸的塑料片,为了充分利用现有材料,还需准备碱基C塑料片数目是
A.8
B.12
C.16
D.24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DNA分子的结构。DNA分子是规则的双螺旋结构,其中碱基通过氢键相连,在碱基配对时,A=T,G=C。题目中只有8个T,即A+T=16,故G+C=24.得C=12. 错选本题的原因在于不能熟练运用碱基互补配对原则。错选C原因在于没有考虑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本题难度:困难
5、选择题 细菌在15N 培养基中繁殖数代后,使细菌DNA 的含氮碱基皆含有15N ,然后再移人14N 培养基中培养,抽取其子代的DNA 经高速离心分离,下图① 一⑤ 为可能的结果,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子一代DNA 应为④
B.子二代DNA 应为①
C.子三代DNA 应为③
D.亲代的DNA 应为⑤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亲代的DNA全部含有15N, 应为⑤子一代,由于DNA的半保留复制,每个细菌中DNA链中一条含有15N,一条含有14N,应为②,子二代,50%的细菌含有15N14N,50%的全部是14N14N,应为①;子三代DNA,25%的细菌含有15N14N,70%的全部是14N14N,应为③。
考点:本题考查DNA复制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