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下列关于DNA复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A.无丝分裂一般不发生DNA复制
B.DNA复制过程中可能会产生新的基因
C.一个DNA分子通过复制形成另一个新的DNA分子
D.需要解旋酶、限制酶、DNA聚合酶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无丝分裂过程中同样有遗传物质的复制和相关蛋白质合成。DNA复制的特点是半保留复制,由一个DNA分子复制形成的两条子代DNA中,各保留了一条亲代的DNA单链。DNA复制的条件有亲代DNA模板、酶、ATP和游离的脱氧核苷酸,其中所用到的酶主要是DNA解旋酶和DNA聚合酶。在复制过程中,由于受到某些因素的影响,往往会导致复制过程出错从而导致基因突变。一个基因突变,形成它的等位基因。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对质壁分离的正确理解是
A.细胞质与细胞壁发生分离
B.细胞膜与细胞壁发生分离
C.原生质与细胞壁发生分离
D.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发生分离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中的质是指的原生质层,壁是指的细胞壁,故答案选D。
考点:质壁分离的概念
点评:本题属于对识记层次的考查,属于简单题。
本题难度:困难
3、选择题 下列有关人体细胞内ATP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一个ATP分子中含有两个高能磷酸键
B.人体细胞合成ATP时都需要氧气的参与
C.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免疫球蛋白时需要消耗ATP
D.正常细胞中ATP与ADP的比值在一定范围内变化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ATP中文名称叫三磷酸腺苷,结构简式A—P~P~P,其中~代表高能磷酸键,可见一个ATP分子中含有两个高能磷酸键,故A正确;人体细胞通过呼吸作用合成ATP,细胞呼吸包括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其中只有有氧呼吸合成ATP时需要氧气参与,故B错误;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在合成免疫球蛋白时需要消耗ATP,故C正确;正常细胞中ATP与ADP的相互转化是时刻进行的,两者的比值在一定范围内保持动态平衡,故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ATP的相关知识。
点评: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属于容易题。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下图表示某哺乳动物的细胞分裂部分时期及基因位置,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三种细胞均可在卵巢内观察到
B.乙细胞中含有四个染色体组,12个染色单体
C.形成丙细胞的分裂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基因突变
D.丙细胞分裂产生的卵细胞基因型是aBXD或abXD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甲图代表雌性动物体细胞中含有三对同源染色体(基因型为AaBbXDXD);图乙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12条染色单体;丙图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次级卵母细胞),分裂后产生一个卵细胞和一个极体,卵细胞基因型是aBXD或abXD。哺乳动物体内的次级卵母细胞要继续分裂,必须以受精为条件,而受精发生在输卵管内,因此三种细胞不会在卵巢内观察到;正常情况下,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相应染色体上的基因种类相同,但图出现了等位基因A、a,这对等位基因可能来自于基因突变或交叉互换。故选D
考点:本题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
点评:本题以细胞分裂图为载体,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应用能力,有一定难度。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如图中曲线表示某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着丝点与纺锤丝相应的极之间的平均距离。图乙能正确表示此细胞分裂过程中着丝点之间距离的曲线是:

A.a
B.b
C.c
D.d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相关知识。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是发生在后期,导致染色单体变成染色体,并在纺锤丝的牵引下,由赤道板位置向两极移动,所以着丝点之间产生距离是在后期开始,并逐渐增大,最后到达两极。所以选C。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