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下列对人体内不同信息分子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如信息分子甲的受体仅存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中,则甲由垂体合成及释放
B.如信息分子乙初次刺激人体,使细胞M分化成浆细胞,则细胞M可能是记忆细胞
C.如信息分子丙是一种含碘的化合物,则丙可能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部分分泌活动
D.如信息分子丁和戊分别能促进肝糖原水解和合成,则丁和戊分别为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抗利尿激素的受体仅存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中,说明信息分子甲是抗利尿激素,而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合成分泌的,但由垂体释放,故A错;初次免疫形成的浆细胞是由B细胞分化而来的,故B错;含碘的化合物可能是甲状腺激素,其对下丘脑和垂体存在负反馈调节,即可能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部分分泌活动,故C正确;胰岛素能促进肝糖原和肌糖原的合成,而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糖原的分解,故D错。故选C
考点:本题考查水平衡调节、免疫调节、甲状腺激素的调节和血糖调节。
点评:本题以信息分子为素材,综合考查水平衡调节、免疫调节、甲状腺激素的调节和血糖调节的相关内容,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判断能力,属于中等难度题。
本题难度:困难
2、选择题 下图是某流感病毒侵入人体后发生免疫反应的图解,图中A、B为有关的物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某流感病毒侵入机体后,T细胞细胞周期变短
B.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依赖B物质,B物质的化学本质是脂质
C.T细胞成熟于骨髓,它在人体免疫应答中具有识别、呈递抗原及增殖分化的功能
D.A物质为抗体,最终将甲流感病毒清除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细胞免疫主要是指通过T淋巴细胞发挥免疫作用的免疫反应过程, T淋巴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形成效应T细胞。故某流感病毒侵入机体后,T细胞细胞周期变短,细胞识别依靠糖蛋白,T细胞成熟于胸腺,效应T细胞释放出免疫活性物质是淋巴因子,如白细胞介素,干扰素等。抗体是效应B细胞释放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植物的生命活动受到多种因素的调节。以下叙述中正确的是
A.在豌豆种子的萌发过程中,赤霉素与脱落酸之间存在互相促进
B.乙烯能够催熟香蕉果实,能对抗脱落酸的作用
C.如果培养基中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的浓度比例过高,则烟草的愈伤组织只长根不长茎叶
D.细胞分裂素能够促进马铃薯块茎的伸长和果实的成熟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A.在豌豆种子的萌发过程中,赤霉素与细胞分裂素之间存在互相促进;错误。
B.乙烯能够催熟香蕉果实,和脱落酸作用类似;错误。
C.如果培养基中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的浓度比例过高,则烟草的愈伤组织只长根不长茎叶,如果细胞分裂素的浓度高,促进芽的分化;正确。
D.赤霉素能够促进马铃薯块茎的伸长,乙烯促进果实的成熟;错误。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街道两旁栽的树常剪去顶端,这样做的目的在于
A.使养料下移,树干长粗
B.解除顶端优势,促进侧枝生长
C.使树的生长周期延长
D.促进顶芽生长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植物顶端会产生生长素,抑制侧枝生长,剪掉顶端后,侧枝部位生长素浓度降低,抑制作用解除,则侧枝将生长。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稀盐酸直接注入狗的血液中,不会引起胰液分泌;切除通向狗小肠的神经,只留下血管,向小肠内注入稀盐酸,会引起胰液分泌。对这一结果的解释是
A.这个顽固的神经反射仍然存在,是因为小肠上微小的神经难以剔除干净
B.盐酸直接刺激了胰腺分泌胰液
C.盐酸刺激小肠黏膜产生了某种物质,该物质经过血液循环刺激了胰腺分泌胰液
D.盐酸被小肠吸收,经血液循环刺激了胰腺分泌胰液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稀盐酸直接注入狗的血液中,不会引起胰液分泌;切除通向狗小肠的神经,只留下血管,向小肠内注入稀盐酸,会引起胰液分泌。对这一结果的解释是盐酸刺激小肠黏膜产生了某种物质,该物质经过血液循环刺激了胰腺分泌胰液,C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激素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