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下列高科技成果中,根据基因重组原理进行的是
①我国科学家袁隆平利用杂交技术培育出超级水稻
②我国科学家将苏云金杆菌的某些基因移植到棉花体内,培育出抗虫棉
③我国科学家通过返回式卫星搭载种子培育出的太空椒结出的果实较平常的大一倍以上
④我国科学家通过体细胞克隆技术培养出克隆牛
[?]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某农科所通过如下图所示的两种育种方法培育成了高品质的糯小麦。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该育种过程中运用的遗传学原理是基因重组和染色体畸变
B.b过程需要通过杂交来提高纯合率
C.a过程需要使用秋水仙素,只作用于萌发的种子
D.a过程提高了突变率,从而明显缩短了育种年限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填空题 李振声院士获得了2006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其主要成就是实现了小麦同偃麦草的远缘杂交,培育成了多个小偃麦品种,请回答下列有关小麦遗传育种的问题:
(1)如果小偃麦早熟(A)对晚熟(a)是显性,抗干热(B)对不抗干热(b)是显性(两对基因自由组合),在研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中,以某亲本与双隐性纯合子杂交,F1代性状分离比为1:1,请写出此亲本可能的基因型:____________。
(2)如果决定小偃麦抗寒与不抗寒的一对基因在叶绿体DNA上,若以抗寒晚熟与不抗寒早熟的纯合亲本杂交,要得到抗寒早熟个体,需用表现型为_________的个体作母本,该纯合的抗寒早熟个体最早出现在________代。
(3)小偃麦有蓝粒品种,如果有一蓝粒小偃麦变异株,籽粒变为白粒,经检查,体细胞缺少一对染色体,这属于染色体变异中的__________变异,如果将这一变异小偃麦同正常小偃麦杂交,得到的F1代自交,请分别分析F2代中出现染色体数目正常与不正常个体的原因:_____________。
(4)除小偃麦外,我国也实现了普通小麦与黑麦的远缘杂交。
①.普通小麦(六倍体)配子中的染色体数为21,配子形成时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每个细胞中的染色体数为__________;
②.黑麦配子中的染色体数和染色体组数分别为7和1,则黑麦属于________倍体植物;
③.普通小麦与黑麦杂交,F1代体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数为________,由此F1代可进一步育成小黑麦。
参考答案:(1)AaBB、Aabb、AABb、aaBb
(2)抗寒晚熟? F2(或子二)
(3)数目? F1代通过减数分裂能产生正常与不正常的两种配子;正常配子相互结合产生正常的F2代;不正常配子相互结合.正常配子与不正常配子结合产生不正常的F2代
(4)①.42? ?②.2? ③.4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可获得无籽西瓜、青霉素高产菌株、矮秆抗病小麦和无籽番茄的方法分别是
①诱变育种 ②杂交育种 ③单倍体育种 ④多倍体育种 ⑤生长素处理
[? ]
A.⑤①②④
B.④①②⑤
C.②①③⑤
D.④①③②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填空题 玉米的抗病和不抗病(基因为A、a)、高秆和矮秆(基因为B、b)是两对独立遗传的相对性状。现有不抗病矮秆玉米种子(甲),研究人员欲培育抗病高秆玉米,进行以下实验:
取适量的甲,用合适剂量的?射线照射后种植,在后代中观察到白化苗4株、抗病矮秆1株(乙)和不抗病高秆1株(丙)。将乙与丙杂交,F1中出现抗病高秆、抗病矮秆、不抗病高秆和不抗病矮秆。选取F1中抗病高秆植株上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获得幼苗,经秋水仙素处理后选出纯合二倍体的抗病高秆植株(丁)。
另一实验表明,以甲和丁为亲本进行杂交,子一代均为抗病高秆。
请回答:
(1)对上述1株白化苗的研究发现,控制其叶绿素合成的基因缺失了一段DNA,因此该基因不能正常__________,功能丧失,无法合成叶绿素,表明该白化苗的变异具有________的特点,该变异类型属于___________。
(2)上述培育抗病高秆玉米的实验运用了_________、单倍体育种和杂交育种技术,其中杂交育种技术依据的原理是____________。花药离体培养中,可通过诱导愈伤组织分化出芽、根获得再生植株,也可通过诱导分化成________获得再生植株。
(3)从基因组成看,乙与丙植株杂交的F1中抗病高秆植株能产生_______种配子。
(4)请用遗传图解表示乙与丙植株杂交得到F1的过程。
参考答案:(1)表达? 有害性? ?基因突变
(2)诱变育种? 基因重组? ?胚状体
(3)4
(4)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