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据调查,某校学生中,基因型为XBXB的比例为42.32%、XBXb为7.36%、XbXb为0.32%、XBY%为46%、XbY为4%,则XB和Xb的基因频率分别为
A.6%、8%
B.8%、92%
C.78%、92%
D.92%、8%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2、选择题 下列叙述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相符合的是( )
A.进化地位越高等的生物适应环境的能力越强
B.生物体所发生的变异都可为进化提供原材料
C.喷洒农药可使害虫种群的抗药基因频率提高,从而使害虫的抗药性逐代增强
D.生殖隔离是形成新物种的标志,物种是生物进化和繁殖的基本单位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生物都有适应环境的能力,A错误。可遗传的变异为进化提供原材料,B错误。种群是生物进化和繁殖的基本单位,D错误,本题选C。
考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的识记能力,难度不大,只要记住相关知识点即可得到正确答案。
本题难度:困难
3、选择题 长颈鹿具有很长的颈可以啃食高处的树叶,该特性的形成是
A.长期啃食高处树叶的结果
B.环境变化的结果
C.定向变异的结果
D.自然选择的结果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长颈鹿的祖先,脖子都还不是很长的时候,那时候因为变异的不定向性,有的个体脖子长些,有的短些。这个时候,如果遇上饥荒干旱的年代,食物和水不足的,那么树的树叶也不会很多,那么低矮处的树叶很快就被吃光了,这个时候只有脖子较长的才能吃到较高处的树叶,得以生存下来,而脖子短的被饿死了。因此在自然的条件下,具有长脖子形状的长颈鹿才能适应环境而活来下。不具备的被淘汰。形成了自然选择。这个,就是物竞天择,适着生存的由来。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下列有关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比较中,错误的有
A.后者以种群为研究对象
B.两者都认为生物的变异是自然选择的基础
C.两者都认为突变和基因重组是变异的重要来源
D.后者认为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产生生殖隔离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两个重要区别是:(1)研究单位不同:前者以个体为单位,后者以种群为单位;(2)遗传与变异的解释:前者不能从本质上解释遗传和变异的实质,后者从基因的水平进行了解释。故选C
考点:本题考查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点评: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分析比较能力,属于容易题。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小鼠种群经X、Y、Z环节后,产生了新的物种,下列关于新物种形成过程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经过X、Y、Z过程后,小鼠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了变化
B.X表示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为进化提供原材料
C.Y使该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决定了进化的方向
D.Z表示生殖隔离,阻断了种群间基因的交流,导致新种产生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图中X、Y、Z分别表示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生殖隔离。经过X、Y、Z过程后产生了新的物种,说明小鼠种群基因频率发生了变化;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了定向改变,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本题难度:简单